
【灵渠博物院在兴安县揭牌启用】2022年4月12日上午,灵渠博物院揭牌仪式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灵渠展示中心举行,这是桂林市全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的成果之一。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市长李楚出席活动,并共同为灵渠博物院揭牌,就灵渠保护提升、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调研。
灵渠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灵渠博物院位于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双灵路1号,建设用地9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区以及办公区,是集文物收藏、价值研究、社会教育、展示和宣传灵渠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机构。灵渠博物院依托“灵渠文化陈列专题展”“古邑春秋专题展”两个常设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灵渠及其灿烂文化,彰显灵渠在促进中原与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交融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揭牌仪式现场(图源:灵渠驿站)
【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博物馆的力量”主题活动】2022年4月10日上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万科携手举办的“博物馆的力量”主题活动走进万科东望示范区,拉开了本年度“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的序幕。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候宁彬、万科副总兼营销总经理李伟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当天的活动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展开了交流分享。他从博物馆的职能与责任、担当与使命出发,就如何发挥博物馆的力量、如何探索博物馆合作新模式、创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方式等内容,为在场听众解读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并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该馆面对机遇与挑战该如何发展的相关思考进行交流。侯宁彬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积极探索博物馆的无限可能性,希望通过丰富活动与社会公众产生链接。
本次主题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5月4日,活动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精美文物将现身万科东望的“文物数字主题展”,优秀讲解员随后也会走进社区,与公众分享文物的前世今生、解密古人的潮流生活。陕西历史博物馆借助万科进行的年轻化传播和历史文化弘扬是馆企合作的有益尝试,碰撞出了文化传承“守正创新”的和方式。
活动现场(图源:雅昌艺术网)
【41件追缴文物“落户”衡水市博物馆】2022年4月12日,“12.16”特大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倒卖文物案追缴文物移交仪式在衡水市博物馆举行,错金铜剑、铜鼎等41件(套)文物经移交得到妥善保管。
此次移交的文物,是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与景县公安局2020年打掉一个跨多省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倒卖文物的特大犯罪团伙时缴获所得,由衡水市博物馆接收;其中包括战国、两汉、唐宋、明清等不同年代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瓷器等,经河北博物院鉴定有国家二级珍贵文物5件,国家三级珍贵文物8件,一般文物28件(套)。
这次文物移交对衡水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移交的41件(套)珍贵文物,不仅集中展示了全市打击文物犯罪追缴文物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更充实和丰富了该市的文物馆藏,弥补了衡水市博物馆战汉时期青铜器类文物数量上的不足,为历史学术研究和文物交流展示提供了珍贵实物。
交接仪式现场(图源:衡水日报)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2021年9月至12月,为有效保护沙日塔拉遗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对沙日塔拉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此次发掘共发现房址8座、灰坑28个、灰沟2条、墓葬31座、路面2条、灶址1处;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蚌器等,以及大量的动物遗骨和人类骨骸等。墓葬是本次发掘的重要遗迹,不仅数量多,并且藏式多样,代表了不同的埋葬形式。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结构,根据墓圹尺寸的不同,可区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不同形式。
遗址地层及墓葬出土的玉器是这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收获,不仅数目较多,而且器型多样,制作精细。玉器类型有玉琮、玉人、玉璋、玉圭、玉璜、玉钺、玉璧、玉镞形器、玉箍形器。
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工作是继朱开沟遗址发掘之后鄂尔多斯地区为数不多的大规模科学发掘遗址。经过对遗址材料的初步分析,遗址年代应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代末期,与朱开沟文化早期阶段相当。遗址内涵丰富,独具特征,与周边的白敖包文化、永兴店文化、大口二期文化以及石峁文化晚期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这为阐释内蒙古黄河流域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以及以内蒙古中南部为中心的南与北、东与西的人群及文化交流,特别是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制文化出现和形成的重要学术价值带来了新材料与新线索。
遗址发掘区局部(图源:文博中国)
【美国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出售印象派作品】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3幅印象派画作将参与5月17日苏富比的拍卖,并有望拍得6400万美元。拍品包括:塞尚约1895年创作的《林中空地》(Clairière),其估价为3000到4000万美元;马蒂斯1923年创作的《花或肖像前的花》(Fleurs ou Fleurs devant un portrait),其估价为1500到2000万美元;雷诺阿1923年创作的《擦拭自己的裸女》(Nu s'essuyant),其估价为300到400万美元。此次拍卖并非孤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毕加索1909年创作的《女性头像》也将于5月12日在佳士得拍卖。博物馆出售藏品的行为也屡遭批评,反对派认为博物馆把馆藏当作了应急财源。2020年,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Baltimore Museum of Art)便曾迫于理事会和美国许多博物馆馆长的压力将藏品撤出了苏富比的一场拍卖。托莱多艺术博物馆方面表示,其创始人允许藏品出售,只要所得收入用于收购其他作品;该馆自创立以来就会将部分藏品从清单中除名(deaccessioning),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而所有收入都会用于藏品收购,以持续优化藏品结构;这样做也符合美国博物馆联盟(AAM)、艺术博物馆馆长协会(AAMD)和国际博协(ICOM)的规定,这些机构都认为藏品除名也是藏品管理的一部分。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林中空地》(Clairière)/约1895年/Courtesy of Sotheby's.
【中国】杭州市宝龙艺术中心:2022年3月25日,由宝龙文旅集团主办、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和一鹊工作室联合承办的“AURA当代艺术展”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宝龙城5F(杭州宝龙艺术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展览共展出周鱼鲜、张振宇、邝智轶、周园、刘易、一鹊、荆可雅、梅之险等8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品涵盖架上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新媒体、行为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源自于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关注,试图寓言性地建构和转换当代现实,引发观者反思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危机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它们或许会引发观者一系列涉及个人形象和公众或私人经历的跨文化问题。
此次展览将展至2022年5月8日。
【中国】杭州市上城区·鉴衡里8号:2022年4月2日,由梁庆策展的李舜个展“天上大风”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鉴衡里8号隆重开展。
李舜的作品总是直观的,视觉的,却又因为隐藏或叠加着多重观念而变得暧昧不明。他的摄影与其说是摄影,不如说是一种近乎“后制品”的“图像汇编”。他不借助相机收集世界,而是直接将一种经验实体化,从而重建全新的系统体验。
风、水、光,全然是流动的虚空,而李舜的“书写”正是酝酿于其间的无中生有,是聚合了虚无碎片却又让人有所共鸣的“动情与知觉的团块”。他那捕捉空无的行动,以及长时间孤寂的枯坐、拼写、重复,本身就带有参禅的意味。他本可以沿着熟悉的创作路径安然前行,却又总不断从内部冲破已经建立的秩序。他在“笔触”中抛置暧昧图像,使文本悬而未决于似是而非之间,成为介于可读和不可读的“感觉的混合”,直至建立具有跨文化意义的关系美学。
李舜作品的意义,正是不断提示我们再度思考观看与所知。尽管他在作品中开放了丰富的可能,让人几乎不能判断其何时又将开启新的尝试,然而无论往何处延展,他始终未曾抛弃几条清晰却带有悖论的线索。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4月30日。
展览海报(图源:1000PRESS)
【中国】广州鲁迅纪念馆:2022年4月2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云南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玉溪市博物馆和番禺博物馆联合主办、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承办的“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展在广州鲁迅纪念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充分运用红色音乐资源,通过照片、文字史料等约160件实物或音像资料,展示了聂耳和冼星海在党的亲切关怀下,从民主主义者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事迹。此外,本次展览在广州鲁迅纪念馆展出结束后,还将前往云南省玉溪市博物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和广东省内的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东源县博物馆、茂名市电白区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揭阳市博物馆、阳春市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进行巡回展出。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5月31日。
展览海报(图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杭州市天蝎画廊:2022年3月20日,由杭州市天蝎画廊(Scorpio Gallery)主办的章晓明个展“次第花开”在杭州市北山路60号(天蝎画廊Scorpio Gallery)顺利开展。
此次展览内容为章晓明部分花卉及静物油画作品。展览取名为“次第花开”,意为从最容易的表象入手,层层剥开真理,最终得成正见。章晓明对艺术的理解也是一种求真,不是客观规律的真实,而是主观感知上的真实,从而“次第花开”亦表达了一种艺术观,即去除遮蔽,最后得到正果的一种修行过程。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5月4日。
展览海报(图源: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象山艺术公社75号楼我织我在space:2022年3月20日下午,由原创女性情趣品牌大人糖与天桐家共同主办的“TENDER WORLD她的性与格—女性主题纤维艺术展”在杭州市西湖区创意路象山艺术公社75号楼我织我在space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旨在以一种拒绝性别对立、拒绝制造焦虑、真诚回应感官、坦诚面对自己的女性视角,注视那些女性群像带来的议题,穿过“女性标准”“容貌焦虑”“女性安全”之下,是一个个真真正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女性个体。主办方希望聚焦于每一个真实存在的“她”,对女性的性与格进行纪实。
此次展览共邀请六位青年女性纤维艺术家,观众藉由展览入口,走进属于这几位女性艺术家的形色各异的内心世界。六位艺术家带来六个“格”,为观众展现了不同的“性”。这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强烈、温和、精细、力量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女性力量,在她们的作品中女性的每一面都在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展开着。当所有的艺术语言都聚焦于女性力量本身,艺术家的个人身份被放大,她们的作品便无限接近与叙述自己的记忆与感受,也更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创作冲动和身为女性的直觉本能。
此次展览将一直展至2022年5月4日。
展览海报(图源:我织我在)
【加拿大|国立魁北克美术博物馆】加拿大国立魁北克美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u Québec)自2022年3月24日至2023年2月12日举办展览“治疗:疗养院的经历”(Guérir : l'Expérience du Sanatorium)。通过此次展览,该馆关注与世隔绝的病人们,介绍病人们在魁北克各疗养院的经历。其中主要涉及到结核病,而这种病的惨状正是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20世纪初,肺结核是魁北克人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医疗界对此无能为力,疗养院就成了最后的希望所在。这些治疗机构通常位于乡村,为防止传染而将病人隔离起来并进行教育。疗养院通过休养和户外新鲜空气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卫生条件,希望构筑起身体对结核病的抵抗力。疗养院是个小社会。病人数年间远离亲人,让普通人感到恐惧,也不知自己能否康复,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圈子。此次展览是该馆与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合作项目“凹室-学校”(L’Alcôve-école)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在“魁北克350年的艺术实践”常展中展示作品,让未来的博物馆从业者发挥创造力,并专门面向拉瓦尔大学的学生。
© 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u Québec
【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故宫建筑彩画保护与研究”讲座】2022年4月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文化遗产论坛”第六十七次学术讲座“故宫建筑彩画保护与研究”在线上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曹振伟,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段牛斗。
本次讲座谈到,中国古建彩画源于木构技术的发展,并始终与之保持密切联系,而且充分体现了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艺术繁荣,以及民族融合和宗教传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并长期与其它造型艺术形式相互滋养,通过古代社会制度和地域文化而产生广泛流变。
该讲座还认为,以故宫为代表的明清官式彩画,是古建彩画的最高等级,而明清彩画的整体风格和做法相对接近,是中国古建彩画的集大成者。明代初期,受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影响,彩画风格简朴而稳重,后期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奢华,但是工艺水准却不断降低。清代彩画吸收满洲、蒙古的元素,晚期又受到西洋艺术的影响,在形制、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最终形成体系化、模式化的规制。
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彩画的材料和功能,明清官式彩画概述、分期和断代,以及彩画的文物价值评估。
讲座海报(图源:美术遗产)
【“中国考古大讲堂”系列公开课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讲座第一讲“水下考古与中国行动”开讲】为响应社会公众对考古公开课的期待,打造良好的考古科普品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继续联合有关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中国考古大讲堂”系列公开课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
讲座聚焦水下考古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沉船,分10场进行专题讲座,其中既有水下考古技术、装备、流程的知识解读,也有水下考古工作的神秘场面、发展历程的揭秘解惑,还有多姿多彩的外销文物解析。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呈现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引导观众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2022年4月1日晚,水下考古系列讲座第一讲“水下考古与中国行动”在文博在线平台、央视频等多家网络媒体平台上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建忠。
本次讲座谈到,水下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田野考古向水下的延伸,研究部分或全部淹没于江河湖海中的古代遗址、沉船、船货及近现代沉舰等,对研究人类海洋文明和海洋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讲座还指出,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始于1987年,历经30多年发展,无论是机构、基地、装备等硬件建设,还是人才、技术及科研等软件建设,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三道岗元代沉船发掘、“南海I号”打捞与发掘、“南澳I号”发掘、甲午海战沉船系列调查、西山群岛北礁海域深海考古探索、中沙塞林港联合考古等众多考古成果,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近海到远海,逐渐发展壮大,取得重要成就的光辉历程。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以宏观视野和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重点介绍了水下考古是什么、西方水下考古的产生过程及中国水下考古3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案例进行了述评。
讲座海报(图源:考古中国)
【讲座预告|美国大学的博物馆】为迎接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充分阐释 “博物馆的力量”,发挥高校博物馆的传播职能,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拟举办释放博物馆的力量——“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坚信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教会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打开我们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观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次系列活动重要的学术部分由释放博物馆的力量——“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学术讲座支撑,由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召集,邀请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四位优秀学者、专家于4月20日—5月20日期间,向全社会分享4期学术讲座,带领观众们深入了解一流大学的一流博物馆,接轨中国博物馆的运营体系,展望博物馆的未来,助力释放中国博物馆的力量。
2022年4月20日上午,该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美国大学的博物馆”将在文博V视上隆重开讲,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特聘中国艺术主任孙志新。
美国大学的博物馆对于艺术史的教育至关重要,此次讲座将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为例,介绍美国大学博物馆的工作理念、建馆历史、收藏发展、以及与艺术史系的研究和教学的密切关系,并讨论博物馆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主讲人:孙志新(图源:文博圈)
【江苏省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定于4月至8月组织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系列活动,江苏各设区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将精心组织,并将其纳入本市“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总体安排,在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指导相关单位主动联合教育部门和旅行社,适时推出文旅融合项目,用好各类纾困政策,助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
本次活动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活动期间,江苏将举办短视频展播、新浪微博#博物知旅#话题讨论、“博物知旅达人”评选、博物馆教育课程和研学线路评选发布等活动。其中博物馆教育课程和研学线路评选发布活动将在5月至6月进行,江苏各设区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将组织相关单位,主动策划一批具有特色内涵、参与性强的课程和研学线路并向社会公布,同时遴选出一批优秀文博精品线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则将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江苏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江苏省文化遗产游精品线路。
据介绍,“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面向江苏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机构和文化旅游景区展开,同时,也将鼓励和发动社会公众特别是自媒体达人、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
【新书发布:《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近日,由杨泓、李力共同撰著的《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一书已由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正式对外出版。
本书的两位作者将美术考古的最新成果分类整理,以每类文物发展最成熟、最辉煌的时期为重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并对它们进行了扼要的介绍,配有600余幅彩图,力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发现中国艺术之美。
《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图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克盉和克罍
克盉和克罍,同出土于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克”是人名,盉与罍都是青铜酒器。它们最重要的价值是铸造在器盖内壁上的43字铭文,两段铭文内容相同。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同姓贵族和开国功臣到各地任诸侯。将燕地,即今天的北京及周围地区封与召公。召公的长子名叫克,由于召公要留在西周王朝辅佐王室,就由克到燕地就封,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代燕侯。克盉和克罍的铭文内容与史书记载完全相符。说明燕国的始封地就在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我们常说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就是从时这算起的。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杨凌、毛文宇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谭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