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舞剧《大染坊》排练启动仪式在山东剧院举办。
“尺布寸心,染尽一生”,民族舞剧《大染坊》以清末民初淄博周村纺织行业为背景,通过舞蹈艺术讲述印染大亨陈寿亭从乞丐到民族企业家的跌宕人生。剧目以“染坊”为切口,以“布”的象征意象和色彩叙事,串联个人奋斗与家国命运,聚焦传统与现代、民族工业与外来资本的矛盾,展现主人公心怀家国、自强不息的儒商精神,诠释近代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和以义制利的文化内核。创作以“觉醒”与“召唤”为立意,融合齐鲁文化符号与当代舞蹈语汇,既保留地域文化特质,又注入现代审美表达。
小说《大染坊》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淄博周村,是山东近代民族工业历史的典型缩影。这一题材深度植根于齐鲁文化土壤,具有地域独特性。作为2003年首播的经典鲁剧,电视剧《大染坊》凭借商战叙事与人物塑造的鲜明特色,多年来持续保持高复播率与高认可度,其所承载的“鲁商精神”“家国情怀”等内核,已成为山东文化的重要符号。
山东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贝介绍,选取这一题材进行舞剧改编,既是对本土历史资源的深度挖掘,也可借助经典IP的市场号召力,推动地域文化在当代舞台艺术中的活化呈现和有效传播。作为山东歌舞剧院近30年来首部重磅投入的舞剧作品,其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使命。
导演孔德辛认为,该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内涵,有望成为展现山东地域文化和民族气概、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播力的新时代精品佳作。在人物塑造方面,其着重将民族企业家陈寿亭的形象与山东人的精神特质紧密相连,凸显其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视觉呈现上,力求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国际性的融合,在保留山东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尽量契合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领略舞剧的魅力。
导演郭海峰表示,这部舞剧无论对主创团队还是山东而言都意义非凡。作品通过舞蹈语言传递山东文化与风土人情、展现鲁商精神与爱国情怀,以肢体艺术表达精神与情感,在创作上,亮点与难点并存。不同于话剧、音乐剧等可通过语言直接叙事的艺术形式,舞剧主要依赖肢体语言传递信息,既要让演员精准理解导演意图,又要让观众轻松看懂情节逻辑,实现“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巧妙平衡。为此,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内容,借鉴电视剧版的影响力,通过蒙太奇技巧等现代手法,在剧情、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
特邀主演刘迦围绕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方向进行详细阐述。他坦言,饰演陈寿亭这一人物对自己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电视剧版《大染坊》中侯勇饰演的陈寿亭已深入人心,演好这部舞剧需要在表达形式和人物塑造上实现突破与创新。作为南方人的刘迦与角色的成长背景差异显著,为此,他从外形和内在两方面着手,不断尝试寻找角色感觉。外形上,主要通过健身,塑造符合人物特征的形象;内在方面,深入研究相关资料和电视剧表演,深入把握故事背景以及角色的人生起伏和内心情感。他表示,相信该剧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期待大家走进剧院欣赏这部具有创新色彩的作品。
随后的媒体提问环节,与会记者就舞剧《大染坊》的艺术特色、叙事结构、与影视版的差异化呈现以及如何彰显齐鲁文化特质等问题展开提问。主创团队则以严谨专业的态度逐一回应,进一步为公众揭开这部舞剧创作的面纱。
据悉,项目主创团队自2023年10月起开展了多次专家论证,历经多轮筛选,最终选定小说《大染坊》进行改编。2024年3月至5月,主创团队深入淄博、济南等地采风,并面向全国招募40名演员,开展系统性专业训练,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与观众见面。
民族舞剧《大染坊》的创排,是对经典IP的创新性转化,将为全国舞剧创作注入民族工业题材的新鲜血液。同时,通过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有力推动山东舞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育艺术人才、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工作机制提供实践样本,助力山东文化艺术事业迈向新的高度。(倪雅洁 魏成林 历彦杰)
民族舞剧《大染坊》的舞蹈演员在进行排练 山东歌舞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