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日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安徽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全流程管理指南(试行)》已经出台,将进一步提高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布设在风险区域的监测预警设备,是发现隐患、防范灾害的前沿“哨兵”。目前,全省累计在1374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5711台监测设备,初步建成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网,有效保护1.24万名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
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专门印发《安徽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全流程管理指南(试行)》,系统构建地质灾害预警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告警处置等全流程管理体系。
该指南明确,建立监测设备“建、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覆盖建设、运维、告警、处置、报废等各环节。省级管理部门应统筹部署与监督,市县两级负责资产管理、运行维护及告警处置,技术支撑和运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职责明晰、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省自然资源厅要求结合地质背景、监测数据和雨情、水情,对预警阈值适时动态调整,提升预警准确性。通过实时跟踪设备在线率,及时处置离线设备,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始终保证设备在线率维持在95%以上。对监测数据反复跳变、数据失真的设备,应及时核实处理,进一步科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设备告警处置上,将全面落实“专人值守、动态发布、现场核实、应对处置、信息反馈”制度,确保发布告警信息后,立即响应处置,及时反馈信息。当监测设备发布告警后,市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第一时间将告警信息下发至有关县级自然资源部门,督促指导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及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处置。
核实为有效预警且经核实为地灾险情的,按程序上报同时督促指导乡镇政府启动避险转移预案,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同时,规范蓝、黄、橙、红四级告警处置流程,大幅缩短预警响应时间,争取为提前发现隐患、防范灾害风险赢得宝贵时间。(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