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同安区祥和街道祥丰社区的祥平地铁社区一期,有一家特别的超市,这里的学习用品、日用品和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不能用钱购买,而是需要用“环保积分”兑换。
那么,环保积分是怎么获得的呢?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可回收物品,就能积累环保积分。此外,环保积分用户的子女还可以参加超市组织的棋类和拼图比赛,赢得比赛的孩子还能获得奖品,增加了参与感和荣誉感。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底,祥平地铁社区一期共有1407户家庭成为环保积分用户,使用率达到了75%,每月平均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超过1万斤。
而这只是同安区提升生态环境工作的一个生动例子。
经过多年探索,同安已初步建立起“共同缔造”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城乡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
位于同安区梧侣社区的垃圾门类投放平台 同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背后,离不开广泛发动的宣传引导。
科普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展览、创意游戏……自2023年10月起,为期一个月的垃圾分类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走进同安区31所学校,通过联动“家校社”,以“研学大课堂+知识竞赛+实地体验+垃圾分类打卡积分赛”等方式,深入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与此同时,同安区各镇(街)纷纷行动,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家、进工厂、进公共场所等活动。由环保志愿者组成的“绿色卫士”队伍,也活跃在同安的街头巷尾,成为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为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同安,垃圾分类工作渐渐成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目前,同安区60个行政村全面实行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同时大力推行“邻长”制,由“邻长”发动、监督片区内村民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家住同安区美林街道彩虹湾小区的居民郑玉梅女士说:“以前扔垃圾就是一股脑儿全丢进去,现在不一样了,社区里到处都在宣传垃圾分类,我学会了怎么分,感觉既环保又有成就感!”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月一主题的活动,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确保垃圾分类人人知晓,督促大家能够自觉把垃圾分类做到位。”厦门市同安区新美街道宣委陈冬波说道。
同安区市政公用保障中心副主任陈志强也表示,同安区将建设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组织学习常态化宣教,并建立完善的运营制度,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直运工作 同安区住建与交通局供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要在前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要完善投放、收集、转运等各环节硬件设施支撑。
这几年,同安不仅增设了垃圾分类设施,还积极开辟垃圾清运线路,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以提高垃圾分类的便捷性和效率。已开设垃圾直运线路141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35%以上,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普及和深入。
风景秀丽的同安环东浪漫线 夏海滨 摄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实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同安区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取得了全面而显著的成效。
除了垃圾分类工作,同安区还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取得了其他显著成果。该区致力于打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例如,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推进水体治理,改善水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提升空气质量等。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同安区生态环境提升的宏伟蓝图。
上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地奋斗,具有同安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今年年初,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3年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试点县创建评估情况,福建全省共有9个示范区、5个试点县通过验收,同安区位列全省第二名。(陈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