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开幕,来自3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参会人员就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保护、运用、国际合作等展开交流。据了解,本届年会共设置1个主论坛、11个分论坛,超过20场同期活动,以多元化形式展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年会主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知识产权官兼知识产权部总监孙明岩发表了主题演讲。孙明岩在演讲中介绍了当前陆域、海域、空域交通的电动化趋势,并结合宁德时代的自身实践经验阐释了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建设助推电池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陆域、海域、空域交通的电动化趋势
提到新能源行业,每个人都能切身体验到:目前,整个经济社会的电动化浪潮正扑面而来。电动化来自中国能源安全大战略以及新能源转型进程,宁德时代也是这一战略和进程中的受益者。
陆域交通的电动化,也称之为移动化石能源替代。如今,电动汽车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的普及,可以说为陆域交通电动化按下了加速键,也推动了过去数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以及宁德时代自身出货量的持续提高。
在海域交通领域,电动化也按下了启动键。截止2022年底,全球船舶总量超过3500万艘,但实现电动化的船舶仅有586艘。对海域而言,电动化仍有巨大潜力。宁德时代在海域交通电动化方面也有布局,目前主要是针对近海船舶进行电动化研发,针对远洋船舶有可能会研发一些新的混合绿色技术。
在空域交通领域,电动化已经按下预备键。随着我国各地政府相继发布低空经济蓝图,小型电动飞机的市场已悄然打开,支线干线飞机也都在孕育中。去年,我们已经试飞4吨级民用电动飞机,正在积极投入并加速8吨级研发。今年底,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eVtol有望首次飞机。
新质生产力助推电池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电动化浪潮蓬勃而来,新质生产力如何助推电池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对此,中国政府有一个权威的回答,其中一个关健词就是“科技创新”。简单讲,就是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将原来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传统生产力,转变为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宁德时代目前拥有四大创新研发体系,分别是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结构体系创新、智能制造创新以及相应的应用场景创新。在此,我主要介绍宁德时代在电池材料、结构及系统层面的创新,特别是如何运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加速整个电池设计的创新过程。
电池设计从正负级材料纳米级体系到整个电池包米级宏观体系,宁德时代做到了整个尺度内的计算机模拟和大数据收集,从而更精准地定位研发创新。除了正向研发设计外,宁德时代借助目前在全世界全球道路上行驶的上千万辆电动汽车,实时收集电池的运行和使用数据,并将相应的数据反馈给研发和检测端,实现了电池从研发设计到验证、制造、使用、回收的全链条闭环。
多年来,宁德时代做了大量电池方面的研发创新。仅在动力电池这一产品上,宁德时代过去五年间的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正是在单一产品上的持续、集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催生了宁德时代过去几年间创新产品的不断产出。同时,宁德时代也主动参与了动力电池行业和储能行业超过110项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工作。刚刚提到,电池的研发涉及到材料、化学、结构、电子、软件甚至AI能力的集合和融合。针对前沿领域技术,宁德时代同数百家高校、数十家科研院所以及包括6位权威院士在内的专家开展了深入合作,通过全球引智进行联合创新。
创新之后就是对创新的保护。国家一直大力支持新能源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可以说,习总书记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到了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
伴随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宁德时代立志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宁德时代拥有近2万名研发工程人员,同时也建设了一支完善的知识产权团队和一整套管理制度。过去几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提高专利申请力度,目标就是要保护好研发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知识产权。相应地,宁德时代也确立了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目的:“攻”要保护研发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守”要保护市场资源、为公司创造更多经济效能。为了服务于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目的,宁德时代确立了“四最”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即建立整个行业知识产权价值最高、专利布局最全、申请数量最多、专利质量最好的知识产权资产。多年来,宁德时代已建立起一整套全球性、全业务、全流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知识产权布局、风险管控、差异化管理等方面为公司经营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在知识产权经营和运用领域持续发力。一方面,公司通过积极维权打击恶意侵权行为,保护公司的创新成果和核心无形资产;另一方面,公司也通过交叉授权、许可甚至创新的商业模式,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包括供应商)和下游环节(包括客户)进行知识产权协同、联合创新,在推动自身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的同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