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余支人形机器人赛队集结完毕 记者探访“跑团”大本营——明天机器人会超越人类跑者吗?
参赛的机器人正在抓紧调试练习。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明天,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正式开跑,20余支赛队参与竞逐。位于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是此次人形机器人“跑团”的大本营,来自各地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加紧测试、适应场地。记者昨天探访赛事中心,打探到了各家机器人的“神秘武器”。
通过公路货运方式进京
昨天下午,赛事中心的广场上,不同身高、体型、颜色的人形机器人踏上了临时设置的测试场地。技术人员抱着笔记本电脑跟着这些机器人一起奔跑,做最后的优化调试。
诞生在其他城市的人形机器人是怎么来北京的?记者了解到,由于人形机器人装有电池,空运不便,因此多个外地团队通过公路货运的方式将机器人运送到北京。一些个头比较小的人形机器人也会装在大号行李箱中,与赛队技术人员一起“乘”高铁进京。
上周的5公里测试赛中,来自上海的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全程跑了下来。这次来北京,这家公司准备了7台人形机器人,将代表两支赛队参赛。“按照我们的估计,它应该不需要换电池就能跑完半马。”“行者二号”队总负责人李清都信心满满。
“天工”选派“大个子”参赛
诞生在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备受关注。此前一年多,“天工”推出了不同身高、不同性能的版本,而这次上场参赛的则是“天工Ultra”。为何是这位1.8米高的“大个子”?
“它是我们这里最适合奔跑的‘选手’。”“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介绍,半程马拉松是对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天工Ultra”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
记者了解到,“天工Ultra”此前已经跑完一次半马全程,时间在3小时内。明天的赛场上,它恐怕会超越不少人类跑者。
领航员操控手加练长跑
比赛即将上演,人形机器人“紧张”吗?其实,赛前有些紧张的是各赛队的技术人员、领航员、操控手,他们需要全程跟随机器人一起跑完21公里。因此,最近除了调试机器人外,有的人还在“偷偷”练习长跑。
在魏嘉星眼中,人机共跑半马进一步拉近了前沿科技与大众的距离,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关键共性难题的解决,加速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应用落地。(记者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