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创新“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为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百姓生活提供体系性、深层次、一站式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助力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
工作人员在产业园区开展汛前风险巡查 。(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供图)
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构建风险管理创新支撑体系
为推动风险减量标准体系建设,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中心,实现“业务中心+理赔中心+经营机构”的立体式联动,构建系统化、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风险服务。目前,风险管理中心已设置企财险、工程险、安责险、电梯保险等五个领域专项工作组,以专业工作组为抓手、专家人才库为支撑、专项资源投放为保障,聚焦在重点领域中率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规范化风险管理机制。据统计,风险管理中心已组织开展各类风险巡查和事故预防服务近6000次,识别风险隐患超4500处。
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新领域、新业态的新需求、新要求,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还建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机制,推动与外部机构、部门联合前瞻研究和战略合作,共同孵化符合社会需求的风险减量新模式。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已率先与通信业代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及智能监测技术赋能,提升风险减量管理的精准性、高效性和全面性。当前,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正着力在无人机、网络安全等重要领域开展相关风险减量研究。
聚焦重点领域风险,实现风险减量新模式推广
为加快推动风险减量技术成果发挥实际社会效用,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紧跟区域实际,率先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应用推广风险管理新模式。
在社会治理方面,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聚焦市民出行、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分析电梯故障发生率高、维修时效慢、市民投诉多等堵点、痛点问题,通过建设专业风控团队、建立产品配件价格体系、构建电梯智慧物联平台,形成“人防+技防”结合的“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闭环服务模式。该模式可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安全监控,发现风险、及时介入、及时排除,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自2019年6月该小区引入电梯保险模式以来,该模式已对小区电梯开展巡查122台次,发现维保问题424条,推动整改率达到92%。
在乡村振兴方面,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着力探索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管护服务”服务机制,2024年,成功实现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在成都的落地推广。该模式通过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农田管护服务体系、智慧化管理工具,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的质量问题和投用期间的管护问题提供一体化的风险保障服务。目前,在新建农田建设管理上,该模式共开展风险管理工作23次,出具风险报告23份,共发现风险点529处,消除风险隐患174处。
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在服务实践中拓宽应用场景
为有效发挥风险减量研究成果,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还以专业领域队伍、基层服务队伍这两类队伍建设为抓手,在实践中开拓更多风险减量服务的具体场景。
2024年,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整合具有储能产业链服务经验及有深厚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组建储能效能专业团队,定期迭代产业技术储备,持续提升本地产业服务承接能力。目前,该团队正通过与专业技术机构、企业、重点高校合作,共同推动制定储能及动力电池质量功效风险检验标准,并结合标准建设,探索建立业务风险管理流程,为电化学储能领域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理赔支持。
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聚焦普惠性的民生需求,推动将队伍下沉至社区街道,以社区团队建设为抓手,承接街道、社区公益服务人员的职能角色,深度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社区安全治理、微网实格管理和各类社会公益服务中,构建“社区—居民—企业—人保”四位一体生态圈,实现“保险网格化、服务本地化”,打造了多个社区服务样板间。比如,今年以来,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围绕成都市新都区小微仓库安全风险痛点,以该公司本地化的社区、农网服务团队为载体,以物联技术和云监控平台为介质,孵化出“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协同响应+事后损失补偿”的小微仓储安全监督的综合保险保障服务,实现与社区、业务多方联动,形成社区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