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报国”育人特色专题正式上线至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办学特色鲜明,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前身为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学校一直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传承气象精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从建校之初就聚焦国之所需,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为我国气象系统输送了大量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在六十余年实践探索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着传承气象报国的历史使命,逐步形成了以大气科学学科群建成世界一流为主体,环境生态和信息工科学科群建成国家一流为两翼,形成基础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一流学科群的三维学科生态体系的发展战略。
学校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实践教学成果,深入挖掘、凝练出“气象报国”育人精神内核,体现出学校育人工作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坚守气象本色,奏出时代交响乐的初心使命与精神传承。“气象报国”育人品牌的形成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为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坚强阵地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石。
聚焦立德树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大思政课”育人实践,不断拓展多元化育人阵地。学校坚持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着力强化学校“气象报国”育人精神主线,结合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规划、行业发展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成效,加强价值引领,把“气象报国”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把“气象报国”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讲清楚,把“气象报国”的红色基因、精神特质和思想精华讲清楚。建立完善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深入展现“气象报国”精神内涵,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学校育人实践的关键办学能力与创新亮点,让“气象报国”这堂特色“大思政课”跨越学校围墙,走向全国。
笃行以生为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紧紧围绕“气象报国”精神,牢牢把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要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充分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让师生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增强感知领悟,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引导广大师生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国家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将气象学、环境科学等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据统计,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攀升,其中不少学生选择投身气象、环保等领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强化体系建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党委重点做好顶层设计、聚焦育人主体、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协同育人等环节,以“九个一”工程为抓手,通过修订“一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套”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一次”微课竞赛、编印“一部”优秀案例集、评选“一批”优秀教案、推进“一组”示范课程建设、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撰写“一系列”教改论文、形成“一本”高质量督导报告,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长效思政工作体系,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网络思政、文化思政”六位一体“大思政”课程体系,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同备“开学第一课”,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完善思政课教师常态化集体备课制度,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全面推进不同类型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面向全校开设《信大史话》《红色经典》等自主课程;制定政策文件,出台并发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推进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若干意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实施方案》(简称“九个一”)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指导意见》等,注重将规定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拓宽课程教育渠道;发挥校地双方优势,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签约共建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联盟,打造校地合作的新样板,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大格局。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专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