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奇博士、胡毅教授与汪寿阳院士撰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路径及预测研究——基于重大危机事件视角》一书聚焦“重大危机事件”,通过严谨且系统的分析,深入挖掘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的内在规律,以及这些危机事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冲击,清晰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影响机理,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重大危机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影响。主流的事件分析法无法解决因素混叠的问题,从而导致事件的影响测算出现偏差。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多分辨率因果检验的事件分析法(Even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Causality Testing,EMC)分析框架,测算重大危机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净影响,同时提出将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并匹配影响因素的方法(Compare Real Data with Predicted Data and Match Influencing Factors,CRP-MIF),挖掘危机影响价格的具体传导渠道,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重大危机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影响。本书巧妙运用工具变量和代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SVAR),有效解决了危机事件难以量化以及内生性等难题,基于三十年来五十个重大危机事件的丰富数据,深入剖析多种因素等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冲击。
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大危机事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会传导至中国经济。本书首先以原油价格为切入点,详细探究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引入成品油价格管制这一政策因素,分析其在缓解价格冲击方面的缓冲作用,即“减震器”作用。随后选取原油、铜、大豆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进一步深挖它们对相关行业的具体影响路径。
考虑重大危机事件的大宗商品价格预测。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会改变价格形成规律。本书提出将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并匹配影响因素预测方法(Compare Real Data with Predicted Data and Match Influencing Factors before Making Oil Prices Forecasting,CRP-MIF-F),突破性地将重大危机事件纳入预测模型体系,大幅提升了对价格转折点的预测精度,为市场参与者提前布局提供有力支持。
重大危机事件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变动的仿真模拟。依托前期扎实的研究成果,构建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模型(Press-State-Influence-Response,PSIR)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24年至2026年可能发生的各类潜在事件进行前瞻性的情境模拟,提前为应对危机做好预案。
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研究,本书成功构建起“重大危机事件→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经济”这一完整且逻辑严密的研究框架,为深入理解危机因素在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开辟了新的路径。
基于此书的研究成果,可以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一,考虑多个重大危机事件同时发生的影响。本书重点关注了单个典型事件的影响机制与传导规律,事实上,多个重大危机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因此接下来可以考虑事件同时发生时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的反应,并进行仿真模拟。其中,识别事件间的依赖关系和交叉影响是关键,需要在模型中引入事件之间的联合分布和相关性,利用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同时,构建包含反馈回路的模型,以捕捉不同事件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第二,搭建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的政策仿真平台。本书探索了重大危机事件对大宗商品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以原油价格为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拟。未来可以将其他关键大宗商品纳入系统中,搭建一个完整的政策仿真平台。当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将事件类型、预期强度等关键指标输入,可以获得关键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经济的变动情况,在仿真模拟的基础上,可以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本书内容条理清晰、论证过程科学严谨,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与融合。它的出版不仅有力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传导领域的理论突破与创新,也为深入研究重大危机事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期待后续有更多研究者以此为基础,持续拓展深化研究,共同推动大宗商品市场研究领域迈向新的高度,实现繁荣发展。(文/洪永淼: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关肇直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