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坚忍无畏,改天换地;
十年,开拓创新,成就非凡;
问江山何以壮美如画卷?
民族梦想,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讲述:李修平 提问:杨歆淇
点击收听
A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的第一部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Q
老师,什么是法典?法典跟我们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有什么不同呢?
A
法典,是指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多为法典的形式。与法律不同之处在于,法典更具有系统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共有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
Q
老师,我在书上读到过,在十九世纪初,法国已经有了《拿破仑法典》,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第一部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才制订颁行呢?
A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啊。必须承认,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备成功编纂的条件。其实,我国民事法律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开辟新的航程。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法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节点。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诞生我们自己的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下午,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
5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Q
太棒了!老师,我长大以后想当法官、当律师,我也要好好学习民法典。那么民法典和我们以前的民事法律相比,内容上是不是更丰富了?毕竟时代发展了呢。
A
确实是这样。民法典与时俱进,它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还有啊,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这么说吧,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一部真正的人民法典。
讲述:李修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播音指导,担任央视《新闻联播》主播二十多年,现为央视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多次获得央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获得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提问:杨歆淇(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