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词作者:欧阳修
撰稿:李彤
诵读赏析:米夏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击收看·
【赏析】
词中所咏“西湖”为宋朝时期的颍州西湖。词作描绘了西湖春色美景,抒发了泛舟游湖的自在惬意。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欧阳修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一代文风,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同时在词作方面也颇有建树,尤工令词,与晏殊并称晏欧。有《六一词》,又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及《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采桑子》双调,正体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唐教坊有大曲《杨下采桑》,配有歌舞。此调大概就是从《杨下采桑》大曲中截取一遍而成,也称“摘遍”。《采桑子》另有别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等,可见其调名可能取自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据考证,五代和凝的《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创调之作。
欧阳修共作十三首《采桑子》,均为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之后所写,前十首专咏西湖风光,是一组清新流丽的联章组词,后三首均述身世之慨,是一组凄壮激越的慷慨悲歌。值得注意的是,词中所咏“西湖”并非大家熟悉的杭州西湖,而是宋朝时期的颍州西湖,位于今天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北宋时期,颍州西湖“花坞蘋汀,十顷波平”,如此美景让欧公魂牵梦萦,致仕后便举家搬迁至颍州,“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概览游胜,兴怀入词。本词便是组词的第一阕,描绘了春色拥抱下的西湖美景,抒发了泛舟游湖的自在惬意。
欧阳修用轻松悠然的笔调开篇。以“轻舟短棹”起笔,点明作者及友人正以船代步,开篇就浸润在轻巧小舟和短短木桨所营造的悠闲愉快的氛围之中。“西湖好”是这组词的标志性领起词,每首词的第一句末三字都是“西湖好”,十首《采桑子》从不同季节、不同视角、不同基调描绘了浓淡相宜的西湖美景,但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浓缩起来就是“西湖好”这三字。“绿水逶迤”,春水碧波,湖岸逶迤;“芳草长堤”,春来草长,堤影绵延。在这幅淡远的春日图景中,“隐隐笙歌处处随”,柔和的笙箫之音隐匿在春风中吹送,随船所向,笙歌所至。上片精妙的几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可爱的冶春分氛围中,视觉上满眼芳草碧波,听觉上笙歌余音袅袅,而相对静止的绿水、长堤、芳草,在词人“轻舟短棹”的移动中洋溢着春日独有的可爱生机。
下片着重描绘徜徉西湖、波平如镜的景色。“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水面没有一丝清风,水波无皱,上下空明,如同琉璃一样光滑澄澈。而舟上之人竟然感觉不到船的移动,这是因为春波之滑,湖面行进的小舟不待风吹也可以自在荡漾,更是因为词人沉浸于西湖绮丽风光之中。但行进的船不可能了无痕迹,词人精妙地观察到水面“微动涟漪”。除此之外,“惊起沙禽掠岸飞”,当小船从湖面划过,就惊起了沙洲上的水鸟擦岸飞起。飞鸟掠过,打破湖面平静,增添了动态的意趣。全词以西湖上的“行舟”为线索,词人的视线随着小船的移动而不断转换,从远及近,由静及动,一副跳动的、生机的、可爱的、舒适的西湖春景图徐徐展开。
全词彰显了欧阳修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晚年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欧公在经历宦海浮沉之后依旧有着富于遣玩的意兴,他曾言“白发戴花君莫笑”,通过这首清新淡雅的小词,我们感受到了欧阳修在人生暮年的心性、品格和对人生的体验。
撰稿:李彤,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廉政瞭望》环球栏目、文化栏目撰稿人,代表作品《孤岛狂欢》。
诵读赏析:米夏,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播音指导,北京文艺广播《打开文化之门》制作人、主持人,荣获首届主持人“金声奖”。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