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系列活动于11月17-26日在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举办。
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指导,新华网和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鼓楼区和知乎协办,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南京市鼓楼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承办,以“生成未来”为主题,聚焦科幻影像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探索与迭代,发掘科幻的未来新生力量,重新认知科幻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可能,打开未来叙事与美学的新维度。
本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包括了科幻双展、系列沙龙和最为重头的荣誉空间站等活动。
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视觉
科幻新生力:发掘科幻的未来新生力量,蓝星球科幻电影主竞赛10强诞生
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竞赛单元共征集245部科幻影片,经过评审选拔,最终评审出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入围10强。在11月26日蓝星球荣誉空间站活动现场,评审团公布了主竞赛单元的评审结果:
影片《血机械》、《记忆通道》主演段奕宏、《升级》编剧王泽丰和《莽撞人》编剧六兽、影片《迷失空》、导演西蒙·欧斯特、影片《自主航行》等分别荣膺“最佳视觉想象”“最佳表演”“最佳编剧”“最佳科幻动画”“最佳导演”“最佳科幻影片”等荣誉。
《螺号滴滴》荣获蓝星球·star奖,这是由新华网自主研发的基于生物传感技术和情感计算的影视评测机器人STAR评测出来的奖项。
此外,科幻作家分形橙子获得蓝星球·海图奖,江苏省作协理事、副主席黄蓓佳凭借《黎明动物园》获得蓝星球·启明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获得者、科幻作家天瑞说符获得“蓝星球·荣誉市民”。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新华网党委常委、监事会主席谭玉平,知乎首席运营官张宁,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等嘉宾为各项荣誉获得者颁奖。
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获得者沈树忠,鼓楼区委书记王安伟,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成员吴锦瑜和琅琊路小学凤凰同学共同启动了“超时空展映·鼓楼站”。在2023年至2024年度,“蓝星球”将引领带动更多青少年通过优秀科幻作品的阅听,在科幻的新维度里,脚踏实地、走向未来。
“超时空展映·鼓楼站”启动仪式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陆祖宏,北京零重空间实验室CEO张北,数字策展人岳路平,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共同启动了“新物种”大赛。
“新物种大赛”启动仪式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经地生,知乎首席运营官张宁,蓝星球科幻电影周首席技术官杨昊共同为“蓝星球知识产权转化中心”启动剪彩。
“蓝星球知识产权转化中心”启动仪式
科幻“智”力:科影融合,以智能生成科幻的无边想象
蓝星球科幻电影周是中国第一个以科幻影片为主题的节展活动,也是亚洲唯一一个以科幻影片为核心与主题的大型活动平台。自2019年11月开始举办以来,蓝星球已经征集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部以上科幻影片,展现出中国以及全世界年轻电影人在科幻电影上的全新探索和视野。自2020年起,蓝星球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推出“聚焦中国”单元,并在戛纳、柏林等电影节举办科幻电影展映和论坛。目前,蓝星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科幻影视人才交流平台、亚洲科幻影视内容聚集地,也是科幻、影视、科技和科学传播跨界融合的平台。
在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的系列沙龙中,来自学界的科研人员、业界的电影人、科普作家、科幻爱好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幻影像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探索与迭代,重新认知科幻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可能。
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流浪地球 2》科学顾问崔原豪表示,先进的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机和图形图像技术引入电影制作流程,可以帮助电影从业者更容易“塑造”幻想空间,批量降低视效镜头成本,让影视工业化进程加速,这样可以降低科幻电影的拍摄门槛,给剧组更大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带来更多、更新的科幻创意。新的技术发展可以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引发新的故事创作桥段,这些故事脉络带来的关于未来的反思是优秀科幻作品得以立足的根源。科影融合,可以保证影视的科学性“底限”,也可以让科幻世界更加“真实”,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通过科技构建未来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人类思考和探索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共同的愿景。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表示,以自己的视角和科幻的表达方式,提供对科技、社会、环境等问题的思考和预测,促进人们对未来的洞察和理解,这也是科幻作品的共同内核。
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在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荣誉空间站活动上,组委会正式启动了“新物种”大赛,同时发布了四条分赛道,即“新物种✖️零重力卫星赛道”“未来生物芯片大模型赛道”“未来生命之书赛道”以及“穿越卡门线科幻电影赛道”。
数字策展人岳路平将这四条分赛道组成的集成式赛道命名为“穿越卡门线的新物种生命之书”AIGC科幻电影赛道。作为“新物种”大赛主要发起人之一,岳路平表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相互纠缠、羁绊,相互激发的面向未来的产学研机制是这次集成式赛道关注的重点,我们希望在中国搭建科幻电影前沿的空天地产业,在生物科学与新认知领域之间搭建生成未来的桥梁。
科幻“艺”力:技术与艺术交汇,打开未来叙事与美学新维度
本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同期还举行了AIGC科幻影像互动展和深海明灯艺术装置展,和AI设计师们一起穿越时空,体验沉浸式科幻艺术的互动。
AIGC科幻影像互动展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四维空间里从历史的时间点对未来的畅想,它们不仅重现了20世纪二十年代的经典风貌,还将科幻元素和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巧妙融合,参观者可以亲眼见证AI如何捕捉那个时代的精神,如何解读和再现那些经典的艺术表现。从细腻的线条到饱满的色彩,从静态的画面到流动的情感,每一细节都精心呈现,每一情绪都真切感染。除了视觉艺术,展览还融入了音乐、文学、影视等多种元素,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感官体验空间。在这里,过去与未来交错,经典与创新碰撞,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所带来的全新感知。
本次科学艺术展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文明教育。
科幻生产力:将科幻时空与本土文化交融,打造南京多元科幻气质
作为中国首个科幻电影节展及跨界电影、科技、科普、科创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发起于南京,成长于南京,至今已连续五届将年度盛典落地南京。前四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的成功举办,让南京成为中国以科幻电影为核心、全面发展科幻、影视、科技跨界融合产业的重镇,让科学精神、科幻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培育了肥沃的科幻土壤。
此外,《流浪地球2》中运载车在月球驾驶的场景,是由南京的企业全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刚刚获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的《时空画师》,是由南京“蓝星球”与八光分文化联合发起的“星光计划 Project Sparkling”入选作品;获得过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墨熊、索何夫等科幻作家也来自南京。
南京作为历史名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将南京本土文化、历史元素等与科幻进行嫁接,并在其中融合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找到科幻影片的“中国式”表达。
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更多的创作者来到南京,在这里寻找科幻维度和未来维度的中国多元文化与丰富灵感,为中国科幻影视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南京科幻生产力”。(曹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