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27日电(记者尹思源)参与了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后,每月只需要支付500多元,卧病在床的丈夫就能享受每月12次的入户服务,家住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樊旭春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记者到樊旭春家采访时,护理员王亚芹正在进行照护服务。她介绍,护理范围除了清洁护理、饮食护理等基础服务项目外,还包括非治疗性照护、风险防范等专业护理服务项目。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由定点护理机构专业照护人员提供全部居家护理服务的,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月210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5%,个人负担25%。丈夫卧病在床不能自理,有了长护险,我们得以在支出少部分费用的情况下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经济压力和照护压力都得到了缓解。”樊旭春说。
天津市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天津市完成“1+8”新一轮长护险试点配套文件制定,确定6家商保公司作为委托经办机构,建立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21个辖区分中心作为长护险服务网点。截至2023年12月,全市通过失能评定且享受待遇人数2.8万人,定点护理机构484家,入户服务1091.9万人次,累计减轻重度失能人员及其家庭负担9.32亿元。
王亚芹已从事老年人护理相关工作十多年,她感到,长护险正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和家属的认可。目前,王亚芹要负责7个家庭的照护任务,日均上门服务老人4户左右。
“长护险政策为更多老人带来了便利,也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新的意义。看到老人们在我的护理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我心里特别自豪。”她说。
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一些家属也正在加入护理员队伍,试点初期护理力量不足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023年5月,天津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我市长期护理保险亲情照护管理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做好亲情照护管理服务工作,自主选定的照护人员可以经专业培训或实践培训后,纳入亲情照护人员,进行实名管理,按规定享受保险待遇。并通过制定《居家护理亲情照护包》和《居家护理定点护理机构专护包》规范服务提供,保证服务质量。
李华荣在为丈夫剃须。新华社发
今年56岁的李华荣的丈夫十多年前因病失能。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李华荣成为亲情照护人员,经过培训,她不但学到了专业护理服务技能,并顺利取得结业证书。李华荣介绍,在长护险政策的帮助下,丈夫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得知亲情照护人员可以通过培训取得护理员资格,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丈夫的身体一天天变好,李华荣得以抽出时间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前不久,她成功申请入职了一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一名正式的护理员。“我是长护险政策的受益者,我也希望通过成为一名护理员,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老人。”李华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