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济源是“愚公移山”寓言的发源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思想,以“新愚公”精神核心素养分析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能力清单为基础,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途径,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关键,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系统融入“新愚公”精神,形成绘制图谱、内外联动、数智赋能的“新愚公”精神融入素质教育综合育人方案,解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不全面、实施过程不系统、素质评价不深入等问题。
图1 “绘制图谱、内外联动、 数智赋能”思维导图
一、绘制新愚公精神知识图谱,按图索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聚焦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以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的愚公移山精神为主线,基于“1520”(即1个目标、5大素养、20个素养点),构建同心辐射性核心素养模型,绘制“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新愚公”精神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素养清单,系统、清晰的支撑素养教育,有效解决宏观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师可理解、可操作的具体教学实践的难题。
图2 “新愚公”核心素养图谱
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培养+素质教育”系统人才培养
系统分析“新愚公”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细分内容,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有机结合,将“新愚公”素养清单融入到课程标准、教案、考核方案、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一体化设计,以价值塑造为引领,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图3 “专业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设计
三、重构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实施课程内外联动
以“新愚公”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统筹设计课程结构和课堂活动。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重构“平台+方向”课程体系,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学生教育培养各环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发挥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补充作用,形成“课内﹢课外”贯通的课程体系。课内重点讲授“新愚公”精神的理论知识和价值内容,强调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课外重点涵育“新愚公”精神实际呈现和展示,强调具体的岗位应用,课内课外相互联动,实现“新愚公”精神涵育的具体化和纵深化发展。
四、创新多方联动育人机制,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模式
统筹设计素质教育体系,规范育人主体,梳理主体之间逻辑关系,构建多方联动育人机制。在育人主体上,深化产教融合,与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职场岗位素质要求与“新愚公”精神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合作育人;在育人体系上,系统梳理岗位、专业、课程、实训、实习、就业等环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以核心素养串联各环节,形成育人闭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链上“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实现职业素养标准和专业规范的对接与转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在育人载体上,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丰富育人阵地。
图4 多方联动育人机制
五、数智技术赋能素质评价,拓展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新途径
根据素养教育目标和“新愚公”精神育人标准,构建多元化综合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评价需求,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开发学生素养成长信息化平台。通过项目化“场景+”即时记录学生数据,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从入学到毕业的全周期记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对学生数据进行跟踪、抓取、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进行学情画像,客观评价,注重增值,智能提出个性化改进策略,形成学生成长性评价档案。评价结果置换为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毕业时,学校为学生颁发“新愚公素养护照”,全面呈现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养得分情况,可以供学生查询、追溯和自我认定,还可作为用人单位为对毕业生定岗定薪的重要参考依据。
图5 数智赋能学生素质评价 全程记录生成学生成长画像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绘制图谱、内外联动、数智赋能”,将新愚公精神有效融入素质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涵育,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累计受益学生8万余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增至90%,社会满意度增至98%,形成了一张靓丽的学生素质教育“济职名片”,荣获河南省最美职教品牌,广受社会关注,也为同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