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再融资全面放缓?证监会:科学合理保持常态化 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8.19 澎湃新闻)
近日关于IPO审核放缓、再融资暂缓的“小作文”式传言不绝于耳。证监会8月18日回应,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其实,前不久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时就曾表示,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
在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还表示,在推动优化科技企业上市流程,为关键科技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
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在加快研究论证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相关文件将适时出台。其中主要政策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全面注册制落地半年:券商保荐IPO项目增长48% 头部效应仍存(8.17 北京商报)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以下简称“全面注册制”),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全面注册制时代。如今半年后,券商IPO项目保荐数据也已出炉,不过整体来看,2023年IPO项目节奏有所放缓,募集资金更同比减少31.97%。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以下简称“全面注册制”),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时至今日,全面注册制落地已有半年,相关券商的投行保荐成绩备受关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截至8月16日,共有64家券商合计保荐596个IPO项目,目前389家申报企业获问询,29家申报企业注册生效。同期,终止审核数量则为15家。而2022年同期,上市委审核数据显示57家券商合计保荐402个项目,其中60家企业注册生效。
整体来看,在监管趋严、IPO项目节奏放缓背景之下,头部券商仍旧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中信证券共保荐69个IPO项目,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则分别以46个、44个IPO项目排名第2、3。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保荐IPO项目也均超过30个,同期,其余37家直接上市券商的保荐项目则均未超过5个。
从头部机构情况看,2023年保荐IPO项目排名靠前的3家券商合计揽入159个项目,占总体项目数量的26.67%,较2022年同期25.62%数据有小幅增长之势。
而从具体业务收入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分别为19.8亿元、10.99亿元、9.06亿元,远超其他券商,合计收入也占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总金额的近四成。
即将二度上会 这家公司IPO进程突然终止(8.17 证券时报)
深交所8月16日消息,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8月17日召开2023年第6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鉴于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牧人”)在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重大事项,按照相关程序,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取消审议大牧人发行上市申请。
原计划8月17日深市主板IPO上会的大牧人,是一家专注于畜禽养殖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安装,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成套养殖设备制造商和养殖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0年至2022年,大牧人营业收入分别为24.11亿元、24.57亿元和18.9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2.96亿元和2.24亿元。
本次IPO,大牧人原计划募集资金14.91亿元,分别用于胶州制造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年产36万台/套风机及自动化禽类饲养料线等设备生产线扩建、改造项目、胶州研发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2021年6月首次递表IPO,去年5月大牧人本已在深交所主板IPO申请成功过会,然而却因一起股权纠纷遭到实名举报并涉及股权纠纷诉讼,被证监会再次审查。
诉讼问题解决后,恰逢全面注册制实施。今年3月大牧人平移到深主板再次面临IPO全流程审核。今年5月已问询后,按照计划8月17日即将上会。但就在上会前夕,8月16日深交所公告,鉴于大牧人在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重大事项,按照相关程序,上市委审议会议取消审议大牧人发行上市申请。
股权结构上,大牧人无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招股书中,大牧人提示了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公司不排除未来因无实际控制人导致公司治理格局不稳定或决策效率降低而贻误业务发展机遇,进而造成公司生产经营和经营业绩波动。
冲刺广西首家 又一城商行启动IPO(8.17 中国基金报)
8月16日,据记者从证监会官网获悉,桂林银行已在当地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此意味着,广西省或将迎来首家上市银行。
从披露的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来看,作为辅导机构的中信证券与桂林银行签署的辅导协议为8月4日。同时,8月10日,广西证监局已经对其报送的辅导备案材料已经正式受理。
据悉,在此之前,桂林银行已多次推动上市计划。早在2015年,桂林银行曾筹备挂牌新三板工作,并对自然人、非自然人股东股份确权。
据悉,在此之前,桂林银行已多次推动上市计划。早在2015年,桂林银行曾筹备挂牌新三板工作,并对自然人、非自然人股东股份确权。
2022年,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的桂林银行1亿股股权转让项目基本信息中提及,该行已被列入广西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股权确权比例超90%。
此外,近年来,桂林银行还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持续补充资本实力。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已经完成第七轮增资扩股,募资规模达101.61亿元,接近此前六轮募集资金总和,并创下国内近5年来非上市银行单次配股募集资金的多项纪录。
桂林银行近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并表资产总额为5224.2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收52.4亿元,同比增长21.32%;净利润16.96亿元,同比增长39.7%。
2023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近5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7%至15.1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4516亿元,同比增长15%。
安得医疗接受辅导冲刺IPO 淄博医疗上市公司有望添新军(8.18 澎湃新闻)
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山东安得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得医疗”)8月16日在山东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正式开启IPO之旅。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安得医疗是一家中法合资企业,坐落于淄博市,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用耗材领军企业。在安得医疗之前,淄博市已有新华医疗(600587.SH)、英科医疗(300677.SZ)、蓝帆医疗(002382.SZ)等在A股上市,在医疗用品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
据淄博当地媒体报道,安得医疗2019年营业额就超过8亿元,输液器日产量达到100万支。2022年,安得医疗实现销售额11.5亿元、增长27%,预计2023年销售额增长30%。
安得医疗能否闯关成功,让淄博在资本市场医疗细分领域再有突破?近期的医药反腐会否对安得医疗备战上市产生影响,都值得关注。
广东建科过会:今年IPO过关第209家 招商证券过10.5单(8.18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8日讯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63次审议会议于昨日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科”)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今年过会的第209家企业。
广东建科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杨爽、邓永辉。这是招商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10.5单IPO项目。
广东建科主营业务为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广东建科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10,466万股,不低于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公司拟募集资金48,125.30万元,用于创新技术研究院总部建设项目、检测及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问题。根据发行人申报材料,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检验检测业务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25,806.02万元、35,883.28万元、61,820.00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21%、39.09%、57.65%。截至2023年1月31日,发行人报告期各期末检验检测业务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回款率分别为70.18%、40.32%、3.89%。
请发行人:(1)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客户结构变化、信用政策等情况,说明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余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刺激销售的情形;(2)结合客户行业现状、回款率低等情况,说明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是否存在无法收回的情形,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这家医药公司再次冲击IPO 七成收入来自收购 净利润下滑(8.19 澎湃新闻)
二次冲击IPO的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健耕医药)近日收到了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函。从两次问询函来看,上交所对于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商誉减值等较为关注。招股书显示,尽管最近几年健耕医药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滑。此外,公司营收七成来自于海外收购。
招股书显示,健耕医药是器官移植领域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去年11月下旬,公司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0.23亿元,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
这不是健耕医药第一次闯关IPO,公司曾于2020年提交招股书,当时计划募集资金约11.43亿元。经多次问询,公司在募资用途一项删除了“收购上海耘沃31.33%股权”,并将募资金额降低至8.1亿元左右。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健耕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97亿元、4.21亿元、4.8亿元、1.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9714.84万元、5009.92万元、4996.3万元、1219.69万元。由此不难看出,尽管公司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滑。
记者注意到,健耕医药营业收入依赖单一产品。招股书显示,公司的肾脏灌注耗材销售收入分别为26194.20万元、28552.43万元、33738.51万元及8707.04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54%、73.53%、75.87%及83.98%,是公司主要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
数据还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0017.95万元、9503.10万元、9283.28万元及10718.6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99%、21.77%、22.60%及24.32%。
对此,健耕医药坦言,未来随着营业收入的不断增长,应收账款的总额可能继续增加,若催收不力或控制不当,则存在可能产生坏账的风险。
重要产品毛利率下滑 保健品原料商技源集团拟IPO(8.17 每日经济网)
2023年3月,主营营养原料、制剂产品的技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源集团)更新招股书(申报稿),拟在沪市主板上市。
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技源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7.46亿元、8.01亿元和5.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0.87万元、4684.00万元、1.10亿元、8516.07万元,整体呈增长趋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技源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40.31万元、3504.98万元、3393.01万元和2023.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4.70%、4.23%和4.02%。对比同行来看,同行可比上市公司的同期平均值分别为5.42%、5.20%、5.95%、4.62%,可见技源集团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HMB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66.37%、65.18%、52.08%、55.58%。2019~2020年,HMB产品毛利率相对平稳。2021年,HMB产品毛利率相比上年度下降13.10个百分点。
技源集团如此解释2021年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受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影响,HMB销售单价相比上年度略有下降;次氯酸钠、二丙酮醇等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引致HMB产品材料成本上升;受海内外疫情持续反复等因素影响,国际运力紧张,运费价格不断提升,加之公司为保证供货及时性,外销的部分产品运输方式由海运改为空运,引致单位运费成本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