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唐滨妮)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在《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专栏内容中指出,下阶段,各部门将持续加大养老金融资源投入,加快构建养老金融长效机制,有效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
《报告》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全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健全体系、增进福祉的总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养老金融体系,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发展养老事业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人民福祉。立足国情,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迫切要求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同时,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是拓宽金融业务增长点,优化金融结构的重要手段,符合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报告》称,养老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养老金体系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提质扩面,金融机构积极建立专属组织机构、搭建专业化数字服务平台,认真做好企业年金、养老金托管等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稳妥实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机构累计推出个人养老金产品超过900款。二是再贷款引导加大养老信贷投放。2022年设立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5个试点省份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发放优惠贷款,2024年4月,延长政策实施期限至年末,将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国,并将公益性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和老年产品制造纳入支持范围,撬动投放养老产业贷款超千亿元。三是养老金融服务产品谱系日渐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稳妥推进,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等产品试点有序开展,养老目标基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稳步推广,逐步构建起风险收益差别化特征明显的养老金融服务产品谱系,满足不同群体养老资产储备的保值增值需求。
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报告》指出,下阶段,要持续加大养老金融资源投入,加快构建养老金融长效机制,有效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中央层面,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养老金融工作落实机制,指导金融机构成立养老金融服务工作小组;地方层面,指导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对接,强化货币政策、保险监管、融资配套、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制定专项养老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上市或挂牌融资,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三是针对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创新探索现金流稳定、支取灵活的养老金融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扩大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试点,进一步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产品创新,逐步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品类。
四是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老年人基础金融知识和防诈骗知识宣传普及力度,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物理网点适老化改造,打造适老版手机银行APP,持续优化现金服务与现金支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