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民,主任医师,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血液净化室主任。江西省肾脏病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东海大学访问学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从事肾脏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精通肾脏病的诊治。
接受采访时,钟爱民刚结束一场早会。会议室对门就是他的办公室,陈设很简单。在这里,钟爱民向记者讲述了江西省十年来透析治疗的发展历程。
“江西在摸索一条适合我们江西自己的透析的道路”,他说。
“江西是全国较早在乡卫生院建立了血透室的省份。”钟爱民介绍,此前,只有二级以上的医院才开设血透室。而在2012年,江西省打造了一项民生工程,对贫困透析病人提供“免费血透”治疗,为方便尿毒症病人就近透析,江西省在国内在乡中心卫生院开设了血透室。这就意味着,任何病人在离家的50公里之内都能够在血透室得到治疗。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血透病人来说,能够就近治疗,是很大的便利。
“目前292家(血透室),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地方。十年来,在政策、行业标准、医疗条件的支持与推动下,江西省透析病人的治疗率、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升。”钟爱民对这组数字可谓熟记于心:(江西)全省现有36,000个血透病人,5000余个透腹透病人,现有9400多台透析机。透析5年的生存率,从12年以前的不足30%,到现在基本上超过了55%;10年生存率,原来基本上是个位数,但是现在也达到了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
“我们现在(质控数据)是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快。”
这份“成绩单”,并非一蹴而就。钟爱民说,“这得益于江西挤牙膏似的把钱匀出来,也得益于我们江西所有‘透析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江西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钟爱民肩上的担子不轻松。这份工作不光需要统筹规划,建议政策决策,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脚力”。
“我现在逐步认识到这些东西比我的技术更重要”,他说,即便自己每年接触约一万名病人,能够救治的人数终究是有限。但如果能够通过努力,推动行业和政策的发展,那将惠及更多的人。
在2012-2015年间,钟爱民自己开车走遍了全省近80%的地县。这样的督查调研,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调研中,督查组发现各地透析基本操作规范、医护人员资质等条件参差不齐。而院感恰恰是血透室管理的一条红线,一旦触碰,将造成巨大危害。由此,江西省内通过标准培训、结对帮扶、技能大赛等多种机制与努力,通过三年的时间,使全省各血透室的感控设施、上下机操作、危重症救治等工作上了个新台阶,透析病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从2016年开始,钟爱民为首的省肾脏病质控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进一步提高血透治疗的质量。“第一步是做到让他活下来,第二步让他活得更好。”钟爱民介绍,中心为此组织整理了一系列适应江西省情的规范,在吻合国家规范的基础之上,制定了12个质控指标。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来电找钟爱民。看到病人的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就接起。除了沟通治疗,还有已经离院的病人向他介绍相同病情的病友,希望他能予以收治。
在江西,对很多肾脏病友来说,听到“钟爱民”这几个字,意味着一种安心。
从事肾脏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曾访学加拿大与日本、师从名师,钟爱民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领域的科研都造诣颇深。他解释道,“作为研究来讲,其实是要钻研一个方向,一直到底才会出成果的”,可现实情况却让他放下对“成果”的追求,一心致力于临床方向。在他团队里,其他医生也都力求做到“两条腿走路”,以便更好地根据病人的情况,提供针对性、复合型的治疗方案。
钟爱民常告诉科室内的医护人员,要把病人当作特殊的“老师”。他说,有些长期透析的病人,透析时间可能比很多医护人员的工龄还长。精密的仪器都没办法测出病人的直接感受的,但他们能直接地感受到。一旦了解病人的想法,医生就能提出更确切的治疗方案,更好的一些疗法。
钟爱民认为,好的医德比技术更重要,而他对病患的关照,并不仅限于医学治疗。钟爱民反复提及,治疗方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还有他自身的文化因素,(认知)接受能力因素。在他的眼里,病人不是统计报告中的数字,而是有家庭、有身份的社会人。
这也体现着钟爱民下一个目标:希望更多的透析病人可以从“活的更好”走向“活得更有价值”——在保障病人生存质量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回归社会,实现社会价值。
要实现这份期待,钟爱民认为学科发展是核心。在繁忙的临床治疗工作之余,他依旧心系科研。他还提到,透析治疗学科是很特殊的一门学科,“设备引领技术”,该学科的发展进程与硬件的发展密不可分,产、学、研的联动合作尤为重要。设备的迭代更新,新材料的发明运用,都将推动治疗水平的进步,甚至引发变革。
当下,国产设备研发制造发展迅猛,产品技术比肩进口,价格优势更显著。江西省人民医院在2022年首次使用了顶配国产水处理设备,便捷的操作模式大大减轻了临床技师的工作压力,其高标准的产水质量为透析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实践证明,优质国产设备在性能上并不输于进口设备,透析领域的“中国制造”已经从“追赶”走向了超越“进口”,亟待口碑发酵,深耕前景广阔的市场。
此外,“目前肾脏病的知晓率相对来讲还是偏低的”,钟爱民认为提高社会认知,也能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透析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采访还未结束,已经有几波同事前来催促。原计划此时,科室应当已经开始例行的专业学术研讨。钟爱民告诉记者,这份工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大部分时候每天的日程,都是按小时、分钟来计算。因为,病人的“生命线”需要他们争分夺秒去守护,更因为需要他做的事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