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是国际康复日,中国-新加坡社区康复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办。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组成部分,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与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加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新加坡在社区康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社区康复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社区康复的创新发展。
活动现场
来自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及医院的领导、中新社区康复专家及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市30家康复专病特色科室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区康复医学的前沿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力宇、首席专家(原会长)何永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力宇致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原党支部书记,今年已93岁高龄的黄永禧教授是北京市社区康复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退休后仍坚持每周到社区出诊、查房,手把手指导,规范康复评估和病历书写,协助编写社区康复培训教材和社区康复专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考核,先后参与培训了近3000名社区康复工作者。为感谢黄永禧为社区康复做出的努力和突出贡献,此次论坛特邀请杨尹默为其颁发社区康复卓越贡献奖。
杨尹默院长为黄永禧颁发社区康复卓越贡献奖(黄永禧教授的夫人代领)
本次论坛上,中新双方专家针对社区康复重点关注的儿童和老年慢病人群的功能评估、康复干预和社区照护展开主题演讲和深入的学术交流,共同探索社区康复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常务副主任王荣丽主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常务副主任王荣丽主持会议
新加坡先锋医疗集团联合健康部及康复护理卓业中心负责人杨莉敏首先以“新加坡的一体化康复框架——医院和社区照护的桥梁”为主题给在座国内康复医学同道带来社区康复的新视角。
新加坡先锋医疗集团联合健康部及康复护理卓业中心负责人杨莉敏
新加坡中央医院首席物理治疗师陈爱珠就“运动是良药——来自新加坡的积极老龄化策略”展开讨论,用切身的案例来引起大家对老年人运动康复的关注。
新加坡中央医院首席物理治疗师陈爱珠
新加坡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樟宜医院老年科林诗菁就“肌肉健康和营养对于衰弱老年跌倒患者的重要作用”展开阐述,从临床到科研,从基础到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肌肉健康和营养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性。
新加坡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樟宜医院老年科林诗菁
新加坡宝德集团医疗总监林艾琪介绍了从医院到社区的功能评估及其重要作用,打破了传统认知功能评估的局限性,从临床实际应用的角度来探索社区简便易行的康复功能评估方案。
新加坡宝德集团医疗总监林艾琪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宁华介绍了社区康复专病特色科室的建设经验,通过连续几年的评审工作,分享了目前社区康复专病特色学科建设的思路、亮点与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宁华
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郭建军分享了体医融合在儿童运动门诊的应用和经验,阐述了体育科学与医学互通融合从理论向实践跨越的内在逻辑。
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郭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天津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黄力平就“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评估规范标准及其在社区的应用”展开论述,并介绍了其在社区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经验。
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天津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黄力平
随后,中国和新加坡双方专家学者以及与会的社区康复专病特色科室代表围绕社区康复展开圆桌讨论,并参观了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活动增进了两国康复工作者之间的友谊,更为推动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