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路商圈既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也承载着上海“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
今年五一假期,在这片百年历史街区,新开业的卡游旗舰店内《哪吒》《卡游三国》等热门IP的立体展陈,吸引人流。70多岁的陈先生指尖轻触徽章上的鎏金纹路表示,“年轻时集邮票,现在年轻人集卡牌,都是把念想攥在手心里。”这座曾以“中华商业第一街”闻名的地标,这个假期也因“谷子经济”的注入焕发新生。
作为二次元IP衍生的徽章、立牌、卡牌等周边商品,“谷子”体积不足掌心,却承载着消费者对虚拟角色的情感投射。在业内人士看来,“每个‘谷子’都是年轻人与角色建立情感纽带的信物”。这种精神消费的特质,恰与传统商圈的转型需求不谋而合——当电商冲击实体商业,唯有将空间转化为“情绪容器”,才能重获年轻客群的青睐。
从“隔屏追番”到“触手可及”
“幸福具象化,就是每次打开收纳册,都能想起通关《黑神话》时热血沸腾的夜晚。”00后大学生小林展示着嵌满徽章的亚克力板。在网络社交平台,像她这样的“吃谷人”自发形成生态。有人用微距镜头解析烫金工艺,有人制作“谷美”(周边摆拍)教程,更有人跨城“巡礼”。 从虚拟世界到现实展柜,这种为情感符号付费的现象正不断打破次元壁。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的热销一般,现象级消费的背后,是当代青年重构社交联结的深层诉求。
当游戏玩家通过卡牌构建身份认同,本质上是通过具象化符号完成群体归属的确认。这种“文化接头暗号”的传播逻辑,在文旅与二次元领域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如今,这种趋势也在重塑商业空间形态。线下商业空间将地下空间改造为“IP轮换实验室”、主题快闪店,大型商场则通过引入动漫品牌借此提升营收。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另一家二次元主题商场,五一迎来客流高峰,身上挂满徽章和玩偶的年轻人,穿梭于各层主题店铺。开业两年,总销售额已突破7亿元,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9万人次,正在成为二次元经济的高地。借助符号密度营造,将消费行为升维成文化仪式。有专家表示,“这些IP空间不再只是交易场所,而是演变为‘情感交易所’,消费者购买的不再只是商品,更是与同好相遇的可能性。”
科技让纸片“生长”出灵魂
“一方三寸小卡,整盒或整包被商家摆在货架C位,琳琅满目的卡游种类,成为许多孩子的社交密码。这背后这离不开印刷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据介绍,在浙江义乌的智能工厂里,卡游以专属纸张双面印刷,结合自主研发的冷烫、炫彩、3D等前沿技术, 此外,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进行可迁移元素的测定以及塑化剂含量检测。通过“工艺”与“艺术”深度融合,使简单的纸片素材也能焕发新颜。
技术革新更重塑着消费体验。正如一位00后消费者所言:“在实体店触摸‘谷子’的质感,就像穿越次元壁握住了角色的手。”
事实上,“谷子经济”的爆发绝非偶然。据统计,2024年二次元周边细分领域的“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传统商圈加速“谷化”的进程中,通过定期轮换IP活动,形成“兴趣聚落”。城市更新也借助这种认同,将商业空间转化为文化容器。“当南京路的霓虹与《原神》角色的光影重叠时,历史街区的厚重与二次元的轻盈达成了奇妙和解。”一位受访者说到。
也许小小的一枚徽章无法解决现实困境,却能通过圈层认同提供心灵慰藉。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轻量化的“谷子”成为情感代偿。“谷子经济”既非对传统的颠覆,亦非对潮流的妥协,而是以情感为纽带,重构新型文化消费。五一假期的火热“吃谷”现象也隐隐表明,激活城市文旅及产业链乘数效应的密码,或许就藏在那些被精心收藏的三寸小卡之中。(文/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