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交友被骗取钱财 跑腿被违法利用 还暗藏不良信息别让“同城版块”沦为不法温床
时下一些网站推出同城版块,包含同城社交、生活服务等,因具有强烈的本土属性,深受网民喜爱。在其受欢迎的同时,一些“毒瘤”也在暗暗滋生。中央网信办此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治理同城版块易发多发问题,以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新华社供图
乱象1
“同城交友”对方竟是机器人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之前发布的一起案例,为网友敲响了警钟——一个犯罪团伙利用“同城交友”实施诈骗,骗取财物1.39亿余元。
被告人陈某、马某等人研发、运营“泡泡”“附近秒见”“陌友”等数十款手机软件,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投放渠道,以“同城交友、恋爱、约会”为名,利用虚假诱惑性文字和图片进行宣传,诱骗男性用户安装注册上述软件。随后,由机器人程序冒充女性用户,按照话术自动向新注册用户发送“想交友、想认识”等信息,利用虚假美女头像诱使用户开通会员。最后,陈某招募的女主播再冒充普通女性用户,利用话术以及后台更改的附近地址,以交友、恋爱为由,骗取用户付费充值以换取聊天所需时长,并主动索要需付费购买的平台虚拟礼物。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马某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至7年6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
记者调查
想进一步聊天就得充值
目前,不少网站都有“同城交友”版块,“同城交友”类APP更是数不胜数。记者随机下载了几款包含“同城”“交友”等关键词的APP,一旦注册,各种“小姐姐”头像的邀请信息纷至沓来,然而,如果想要进一步聊天,有的要求充值加入“家族”,有的要求“完成任务”,还有的发来链接……甚至在此后几天,即便记者已经注销了用户信息,卸载了软件,还依然有骚扰短信发来,让人烦不胜烦。
而一些网站“同城交友”版块留言里,也充满了“同城约会的大多是骗子”“聊得越多就会充值越多,别被骗了”等警告。
“不要相信‘同城位置’,不要相信‘美女头像’,不要相信‘完美人设’!”海淀法院法官提醒,近年来,各地破获了大量“同城交友”相关案件。案件显示,“同城交友”上的一切信息都可以伪造,而且收益机制也大同小异,都是引诱用户上当、付费聊天,进而骗取钱财等。
法官提醒,网友要警惕“同城交友”中的不良诱惑,选择正规社交软件,树立防骗意识,谨慎网络交友,不要轻信线上人设,更不要轻易发生金钱往来,避免掉入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
乱象2
“同城跑腿”被不法分子利用
便宜、快捷、省时省力……“同城跑腿”因为这些优势,极大方便了公众生活。可近年来,却有不法分子利用“同城跑腿”实施犯罪活动。
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中,一对夫妻在丰台区通过手机下单闪送快递的方式,将毒品甲卡西酮送至吸食者处达70余次。最终,法院通过在案微信转账记录和闪送记录,证明被告人多次贩卖毒品的事实,以被告人构成贩卖毒品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4万元。采取同样运毒手段的案件在外地也有发生。刘某、王某等人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以同城跑腿配送等方式贩卖毒品氯胺酮三次、甲基苯丙胺一次。最终,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法官建议
加大寄递物品查验力度
“同城跑腿”往往会忽略物流查验环节,因此,不法分子利用“跑腿”等同城急送服务,通过相关平台下单,将毒品、违禁品、赃物、赃款等运送至指定地点,以不见面、不现身的方式完成毒品非法交易、赃款赃物转移等犯罪。而骑手则无意中成为犯罪的“帮凶”。
海淀法院法官建议,开展同城寄递业务的网络平台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让骑手提高警惕。实际案例中发现,不法分子在利用同城寄递服务时有特殊的话术,骑手如果提高防范意识,可以发现异常。若接到运送可疑物品订单时,务必仔细核实包裹内容及下单人身份信息,若发现包裹中装有可疑物品,要立即停止运送并报警,避免间接成为电诈分子的“工具人”。同时,平台还应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斩断违法违禁物品运输链。
乱象3
“同城服务”暗藏不良信息
求职找工作,很多人图方便,都曾在不少网站的“同城招聘”版块找过信息。但须警惕的是,不法分子会通过该版块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有的甚至形成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犯罪的链条。
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左某伙同他人,以从事直播活动为名租赁房屋,并在某同城服务网络平台发布招聘“足疗技师”的广告,后联系应聘者,告知应聘者实际工作内容是提供色情服务,并将租赁的房屋提供给这些“足疗技师”居住。经培训、宣传片拍摄,左某定期为每人“派单”,收取半数嫖资,并根据好评反馈调整派单数,以此对“足疗技师”安排调度。最终,法院以组织卖淫罪,判处左某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因此,如果在网上看到以各类“商务会所”“礼仪公司”“模特公司”名义发布的招聘公关、商务伴游等信息,要提高警惕,这些不排除是“以高薪引诱,劝说女性从事色情服务”的虚假招聘。
同时,色情类犯罪还会利用“同城服务”精准引流。海淀法院法官根据以往案件分析,凡是打着“男士”“私密”“肾部保养”等字样的上门服务,很可能都和色情服务有关。这些商家往往会预留一个电话,当顾客打电话联系时,会有“专人”分析来电客户的“安全性”,如果没有问题,他们就会介绍所谓的“女技师”,实际就是提供色情服务。
法官建议
用技术强化关键词审查
以往不法分子会在网络平台“同城版块”发布明显具有性暗示、性挑逗意味的帖子,以变体字、内嵌网址、行业黑话等方式发布色情网址、APP链接,引诱网民点击、下载。目前,不少平台对色情产业进行大力打击,但仍有不少账号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规避审查。记者发现,在一些为黄色产业引流的账号中,很多视频都是蹭热点内容,以顺利通过平台的审查,但“性暗示”的意味更浓。
除此之外,有些账号还会进行多层级引导,防止被平台封号,比如,在一些同城热门视频下集体留评论,吸引有心人点进自己主页,再留下联系方式。甚至有些通过热门评论中的关键词筛选,定位精准用户,以便一对一私信“转化”。
对此,海淀法院法官建议,平台应建立严格的监管审查制度,对入驻平台的经营者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尽到审核义务,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关键词筛查,对用户投诉、技术巡查、人工检测等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不给不良信息藏污纳垢的空间。(记者 高健 郭丽娜 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