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胡同,见证一代青年的成长,《情满九道弯》里有时代缩影,也有京味儿表达,让时代记忆深入人心。
作为北京市广电局2023年“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由刘家成执导,王之理编剧,韩东君、热依扎、陈瑶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剧《情满九道弯》昨晚收官。剧中,浓厚的京味儿晕染下,九道弯胡同里的年轻人们,在改革浪潮中一路奋斗与成长的励志故事,余味悠长。
剧集收获广泛关注。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情满九道弯》在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播出第二周单集平均收视1.429%。
网友热议:“从服化道到场景布置,都有满满的年代感,熙熙攘攘的人群,四合院里的街坊邻居,很有烟火气”“喜欢这部剧的设定,烟火气的老北京儿,复古时光迎面而来,让人瞬间回到七八十年代”……
以情为落点,连接“胡同内外”
上世纪八十年代,返乡回城、高考、进厂、下海、南下经商……改革开放浪潮翻涌,胡同里的几个年轻人,站到了人生的分岔路口——年轻人不同的成长曲线,折射出热烈奔涌的改革开放大时代剪影。胡同里,包裹着真挚朴素的亲情、友情、邻里情,在家长里短间勾画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胡同外,是年轻人打拼的“外面的世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充满新鲜与活力。
《情满九道弯》的故事,就此拉开。
从返乡回城的年轻工人到“下海”的房地产商,从安逸的胡同生活到改革的前沿城市,返城知青杨树茂的个人成长奋斗史与时代的“大江大河”吻合;在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叶菲,在家族企业中逐渐独当一面的史小娜,以及率先“下海”的女强人赵亚静,是敢于拥抱变化的摩登女性,亦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们身上都有着鲜明的“主人翁精神”……
剧作着重勾勒了小人物的“向阳而生”,同时将几代人的情感纠葛、观念碰撞娓娓道来,直观体现了改革开放对青年思想层面的影响,也对社会变革时期的思想流变进行了多元呈现。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情满九道弯》将叙事场景从北京拓展至深圳,一南一北、一“动”一“静”两座城市,丰富了剧作的市井生活构图,在更宽广的尺度下呼应时代主题,勾画出“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壮阔图景,有效拓展了叙事景深。
升腾烟火气,铺陈年代感
作为《情满四合院》的姊妹篇,《情满九道弯》是“情满”系列原班人马创作的又一部京味剧。剧作在深入市井、描摹生活的质朴刻画中,显露出现实主义创作的细腻肌理。
何为京味?导演刘家成在采访中曾提到:“不是拍了一条胡同做背景,说了几句带儿化音的京腔、京韵,就是京味剧。想要拍好京味剧,首先得弄懂北京的历史文化。”
(导演 刘家成)
千年古都,北京是传统的、古典的,更是现代的、包容的、自信的、有人情味的。这些既体现在《情满九道弯》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上,展现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也在升腾的烟火气里。如剧中围着炉子做饭,烤白薯,冬天窗户上的冰霜,时而传来的鸽哨声等,这些地域习惯、特色,在细节中构筑起一个城市的时代记忆。
沿着线性叙事的时间线前行,《情满九道弯》叙事背景横跨四十余年,其“风景”也随之一路变化。从泥泞的土路到整洁的水泥路,从风格迥异的四合院到鳞次栉比的楼房,从窗式空调、“二十一遥”彩电到现代化的家电,以及墙上的小广告、街上的爆米花、户外的搪瓷盆,该剧带观众在充满“回忆杀”的置景中一览冒着烟火气的胡同人家。
据了解,为了还原老北京胡同的原汁原味,该剧美术团队搭建起16000平方米的专业影棚,“填充”与情节、人物高度契合的场景和道具,让真实感落入无数细枝末节之上。美术团队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通过“包浆”的方式呈现出斑驳的门窗和墙面,并保留了冒着袅袅炊烟的活烟囱。
随场景一同演变的还有人物的服饰和装扮。作品细展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独特美感:熙熙攘攘的服装批发市场上,随处可见戴着时尚发箍、耳环,身着V领无袖上衣、西服套装的时髦女性们,这股鲜亮的色彩从旧时光中走来,构成一道道靓丽的时代风景。
在质朴的生活韵脚里“打量”时代的车辙,《情满九道弯》以胡同里普通人的生活百味、情感流转和事业起伏,折射出火热的时代发展图鉴,让改革开放的春风扑面而来,勾起属于一代人的青春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