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承办的“第二届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上海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活动围绕“精品课程建设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吸引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会。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表示,华东师大作为老年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正利用其学术资源探索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回顾了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并提出深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数字化课程评估与建设的策略,他表示,应持续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会上,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夏瑛宣布上海老年教育品牌课程评选和表彰活动表彰决定,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涛、张社和常务副主任李学红分别向获得特色课程奖、精品课程奖和优秀组织奖的代表和单位颁发证书。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家成、中心研究室主任朱敏和马丽华分别就老年教育课程设计、上海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分类构想做专题报告。
老年教育专家主旨发言环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延军分享了老年大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提倡教材应多样化、实用且富有趣味性,同时注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崔新有分析了老年学历教育的新挑战,提出满足“新老人”群体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模式。浙江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吉先指出,提出了深化老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合肥经济学院副校长伍德勤探讨了利用“学分银行”系统等解决老年学历教育问题的方案。福建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沈光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学员的人格因素和个体特征对课程偏好的影响,建议个性化课程设计。
在青年学者专场中,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孙立新探讨了老年教育品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基于七大类别的教育品牌,并强调老年教育在社会治理和积极老龄化中的作用。国家开放大学研究员刘述从历史、时代价值和发展路径三个角度分析了老年教育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实施路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洁提出了基于老年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目标构建方法。四川开放大学研究员江颖提出老年教育课程发展的建议。上海开放大学副研究员傅蕾分析了老年学习需求的层次性,提出课程开发的启发性建议。
在优秀案例研究专场中,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学院刘清圆介绍了“幸福长者生命成长课程”,旨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上海市崇明区社区学院童奇炎分享了“创意海派插花”课程,融合美学教育与道德提升。上海浦东南汇新城老年大学李秋菊认为数字化教育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满足其科技创新及气候变化的学习需求极为关键。广东开放大学赵斯羽介绍了国外韧性主题老年课程的经验,强调了应对能力的重要性。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大学王旭汇报了“中国文化英语讲”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英语水平并传播中国文化。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老年)学校许德学分享了“生活中的法”课程的开发过程,强调了提升老年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论坛总结环节,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庄俭表示,论坛专家学者涉及地区广泛,身份角色多样,理论视角丰富,为老年教育发展献计献策,期待论坛能够继续举办,通过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创老年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