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2月6日五场讲座的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物种”野外科考AI研修拉开帷幕。这是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人文社会感知与创意创新实践的跨界之旅,也是首次融合Deepseek等AI技术在教育、文旅等多场景应用的实战探索。通过8天科考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未来人类进步与产业发展发现拔尖创新人才。
2月7日,“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孟令耘,新华网总裁申江婴,云南省科学院副院长马敏象,以及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秘书长吴政斌,昆明城市学院校长王昆来教授,微影星火全球传媒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席张炜等致辞,对AI时代“新物种”科考予以高度评价。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孟令耘远程为“新物种”开营仪式致辞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远程为“新物种”开营仪式致辞
“新物种”此前在东南大学122周年校庆之际联合发布“美之彝绣”全球创意征集,如今彝绣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开营式上,东南大学对口项目负责人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彝绣非遗传人陈海燕向“新物种”发起人捐赠了松柏绣品。
在来自云南少数民族青年艺术家悠扬的葫芦丝三重奏、傣族舞蹈《阿傣人》、纳西族《纳西古歌》的动情演绎后,“新物种”滇西科考AI共生揭幕——8天7夜能否以“未来之问”共创“没有围墙的实验室”?
科考营自2月6日以来两天十场重磅讲座开启“行前课程”。蝉联三届“新物种”导师的中科院古生物所地质学家汪筱林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类学家萧梅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少数民族服饰专家高丹丹研究员针对滇西之行介绍生物多样性、少数民族服饰历史和田野考察的方法;航天专家、北京零重空间实验室CEO张北则将从一线实战角度讲述当今星际间的太空之“争”。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阅读推广大使”曹勇军老师以《通向春天的科幻写作——梦想与方法》开启想象力与文字的“未来之门”。
7日开营仪式后,在跨界艺术家岳路平的主持下,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带来《打造地标科考示范高地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主题分享,介绍云南各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少数民族特色。本期科考总领队、著名博物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带来《人生博物》,审美人类学家、云南大学向丽教授带来《云南之美:本土美学与艺术疗愈探索》的主题分享。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导师、苹果公司顾问讲师鲁大荒作为三届“新物种”核心导师为营员们介绍了“新物种”的理念规则和往期作品。
2024年腾冲科学家论坛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云南创建了全国科学传播与野外地标科考研学基地,新春伊始即以研修营开局。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介绍云南各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期“新物种”科考总领队、著名博物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开营演讲《人生博物》
审美人类学家、云南大学向丽教授开营演讲《云南之美:本土美学与艺术疗愈探索》

纳西族营员邹志敏、和梅在开营仪式上带来《纳西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