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
1.【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10月30日下午,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项目“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开幕式,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本次展览特邀策展人沈丕基,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展览助理策展人彭宝玉,参展艺术家陈侗、杨勇、李燎、刘可、邓春儒、沈方敏、杨光、应麦可、啾小组、徐振邦等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览的策展团队选择“时间”作为本次当代艺术文献展的主题词,是因为“时间”这个词汇于深圳人有着特殊意义。
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览现场(图片来源:020艺术观察)
2.【第四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10月31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和研究生学院联合承办,美术教育学院研究生学生会协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设计综合楼二楼国际学术报告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论坛以“多元视角下的美术教育:革新、融合与发展”为主题,结合当下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针对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美术教育审美体系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问题,进行实质性探讨,为美术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推动了广美、广东乃至全国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午举行,线上线下近5万人次参与。
第四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嘉宾合影(图片来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3.【梵高名画《瓶中花》成交破亿,总额达9.47亿人民币】10月28日,梵高作品《瓶中花》在纽约拍场上以16,000,000美金(折合人民币107,000,000元)的价格成交。当晚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总拍品36件悉数拍出,喜获白手套。此次专场以一尊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雕塑《莱奥尼宫夫人》领衔,连佣金以25,900,000美金的价格(折合人民币173,000,000元)成交,买家为一位亚洲藏家。近日亚洲藏家在拍场上表现强劲,连连夺标。
《瓶中花》/梵高(图片来源:LicorneUnique)
1.【汤克兵:观念艺术的知识谱系及其表意机制】汤克兵: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作为“反美学”先锋的现成品艺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波普艺术、偶发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概念艺术等广义上的观念艺术,表面上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分类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其实质是对艺术界限和本质的重构。藉由“现成品”和“空画布”这两个分别关乎“艺术”和“绘画”本质的临界点,观念艺术瓦解了艺术作品的物质唯一性和传统真实性成规,转而确证了作品的内涵是思维存在本身,观念永远比形式更深刻更真实。由此,观念艺术确立了一套更为开放的艺术表意机制。
原文载于《美育学刊》,2020年第01期
马塞尔·杜尚/1968年摄(图片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湘:“米氏云山”辨析——从“大小米”到“二米”】吴湘: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二米独创“云山”绘画,历来对米芾与米友仁绘画的研究,都以“米氏云山”为统称。基于此,在“云山”的意义下统称大小米为“米氏”或“二米”已成约定俗成的做法,即以米友仁绘画作为米芾绘画的可靠参考,以米芾本人著述为文献依据的方式,将大小米共同构成“米氏”以互为参证。在图像与文献各有缺陷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方式,但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诸如“米氏云山”究竟指何种绘画方式,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又如“二米”并称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二米在思想与绘画上又是怎样的相互关系。文章在认可“米氏云山”独特价值的前提下,试图澄清这些问题,从而明晰“米氏云山”的内涵。
原文载于《美术学报》,2019年第03期
《仿米云山图》(局部)/文徵明/纸本水墨/35×13925px/1543年/天津博物馆藏(图片来源:雅昌艺术)
3.【孔帅:媒介环境学视域下审美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启示】孔帅: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作者认为,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原文载于《美育学刊》,2020年第01期
“不朽的梵高”艺术展(图片来源:CHINADAILY)
【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修导师讲座——张敢教授】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上,张教授以《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渊源》为题,通过对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梳理,阐释了西方不同风格的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他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借鉴西方优势同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什么是当代艺术?张敢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从时间上理解是当代的艺术。他犀利地指出,西方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关系,而这正是中国艺术家最欠缺的部分,文理分科的学习环境导致中国艺术家在物理化方面基本上算是无能的。他认为,1989年后中国艺术逐渐走向国际化,艺术家开始远离政治。未来,中国艺术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艺术形式,融合中国与世界各国优秀艺术传统;超于民族与地域的局限,兼具创造性与艺术魅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敢(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