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在武汉举办,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区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承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各地政学研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肥胖疾病的预防控制展开交流讨论。
加强肥胖防控 政府政策做引导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柳东如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秉持大健康观、大人口观、大产业观开展相关工作,健康湖北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肥胖防控方面,湖北省主要做法是大力推进“三减三健”,包括加强健康环境建设、强化健康体重科普宣教、推广肥胖防控技术服务等。
图为大会现场嘉宾发言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促进公众了解自身体重变化,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锻炼”。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李光琳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肥胖、如何开展科学减重,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说,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是用小切口来发挥大作用,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希望借助此次肥胖防控大会的契机,通过更多专业力量的汇聚,更好助力中国肥胖与慢性病的防控。
加强肥胖防控 专家力量是支撑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以《守护人类健康,共享美好生活》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会促进糖尿病、血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加强肥胖防控,关键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过胖,也不能过瘦,要保持健康的体态,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即苹果型、梨形体态的人群要更多关注自身健康。
“当前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其中,腹型肥胖人群患病率相对较高。”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以《中国人群肥胖特点及诊治策略》为题进行了分享并建议,干预肥胖,可通过合理膳食、加强运动、药物辅助、外科减重手术等方式进行科学减重。
图为大会现场嘉宾发言
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主任委员王友发做了题为“《2024年肥胖报告》解读和未来中国肥胖防控工作建议”的报告。他指出,根据世界肥胖联盟研究发表的《2024年肥胖报告》预测,2035年世界5岁以上人群中,肥胖率将超50%,我国肥胖超重率在近30年也一直持续增加。我国要从政策完善和实施、强化卫生服务体系、支持跨学科研究、科普宣教等方面,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需要预防、临床、健康管理的有效融合。未来工作需要新思维、技术、方法和机制,全社会共同努力把肥胖等慢性病防控和“健康中国”工作做好。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会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丽敏进行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解读。她认为,当前,慢性病已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慢性病负担形势也较为严峻,如何收集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助力慢性病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中疾控慢病中心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着手制定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为慢性病数据收集分析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份科学的参考标准。
加强肥胖防控 关注儿童是关键
“当前,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在持续增高。不健康的食物环境是造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健康食物的供应与可及性不足、对不健康食品与含糖饮料的营销缺乏限制以及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没有进行充分的标签和标注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营养专家常素英博士以《为儿童创建一个健康的食物环境》为题进行分享,她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各国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儿童创造健康的食物环境。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张梅介绍了即将出版的旨在助力学校健康教育,促进儿童慢性病防控的《预防儿童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教程》。她呼吁,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以此更好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图为“健康好声音·科普新达人”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演讲及科普展演全国大赛启动仪式
大会现场,还启动了“健康好声音·科普新达人”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演讲及科普展演全国大赛,邀请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学协会组织、科研院所等从事健康行业及健康科普工作的相关人员广泛参与。此外,大会当天还同步举行了“健康生活方式与肥胖防控论坛”“肥胖与代谢疾病防治论坛”“儿童脊柱侧弯与肥胖防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