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人的微信群,20块钱;1000人的微信群,100块钱……近日法治网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平台上,发布有大量出售微信群的信息。这些账号声称自己手中有大量优质微信群,领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涵盖宝妈群、模特群、招工群等,还有不少网友在帖子下面留言进行咨询。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好多群都是之前通过做活动建的,可以引流粉丝,然后转让给有需求的商家和用户”。平台上有出售微信群的账号非常露骨地说道。
也有的账号表示,自己是帮别人收群,从而赚取相应费用。此外,平台上还有大量转让团长的信息,动辄几百甚至上万的数据,引来不少“围观者”在帖子下留言询问。
据了解,除了出售微信群的信息外,平台上还有大量收购微信群的信息。“做保健品的,收购大量优质群。”在平台上,一些自称商家的账号发布信息表示,自己有商品,需要大量群进行运营推广。
“粉丝活跃度不高的,价钱较低,这些主要被商家用来起群;粉丝活跃度较高的群,价格就比较贵。”有账号告诉记者,之前有很多商家已从他这里购买了微信群,用来做保健品、化妆品等带货运营,效果都还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网上大量微信群、团长群信息被转让、买卖;另一方面,则是关于在微信群里被骗的投诉居高不下。
有网友表示,自己在某群里被骗,拼团后团长卷款跑路。还有的网友表示,群里说可以扫码有奖励,结果被骗。“现在老有人莫名其妙地拉我进群,有时候群主还会更换,然后群里就会收到大量广告信息,我怀疑我的信息被别人倒卖了。”网友李女士说。
实际上,李女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据媒体此前报道,罗某在网上寻找兼职时,看到一则高价收购微信群的广告,广告称只要动动手指,拉人建群,一两个月后转让群聊,便可获取高额回报。这让手头正紧的罗某顿时心动不已,即使心知对方可能会利用群聊实施不法行为,仍扫描了广告上的二维码添加对方为好友,并在对方的指引下,陆陆续续共组建了40余个群聊。1个月后,罗某将建好的群全部卖给对方,非法获利2000余元。
经审讯,罗某交代自己明知对方收购微信群,是准备利用群聊发布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贷款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进而实施诈骗,仍按照对方要求建立并出售微信群,并非法获利。目前,罗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当前出现的网上倒卖微信群等现象,已经影响到网络安全”。《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律协副会长、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律师表示。
涂崇禹分析指出,当前微信群、社区团购团长群的随意转让现象已引发多重法律风险和监管挑战。首先,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转让群成员信息,需向群成员披露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转让目的及方式,并获得群成员的单独同意。否则可能构成对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的侵害。其次,若消费者加入群时未被告知群主可能变更,导致后续服务主体不明的,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障的消费者知情权。
此外,微信群包含群成员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隐私信息时,买卖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微信群被用于赌博、诈骗、洗钱等行为,倒卖者则可能被视为共犯而承担刑事责任。
涂崇禹建议,应强化平台责任,适当限制微信群、团长账号转让,确保群成员信息流转可追溯。同时,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网友也应提高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