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圈,重返小课堂。时下,全国各地悄然出圈的“夜校风”,吹到了成都市温江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夜校潮”,正成为温江人“组团充电”、解锁新技能的新潮流。
8月5日晚上7点,刚吃过晚饭的杨思迫不及待赶往温江区天府街道“杨柳风”留灯书屋,当晚是“留位艺术夜校·艺书屋”的第一堂课,她在这里度过了充实的一个半小时。“平常我就喜欢买花,但没有学过插花,买回来就放进花瓶里,看起来乱糟糟的。前几天看到推文说文化馆要开花艺课,马上就下手‘抢’了一个名额。”杨思说道。
在“杨柳风”留灯书屋开展的花艺课。(温江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当晚,在“杨柳风”留灯书屋,12位“上班族”“学生族”跟着花艺培训老师认真学习传统花艺。除了零基础的“小白”,也有抱着“进修”目的来的。“我有点基础,但觉得自己缺少造型美感,这次有专业老师教学,正好get这项新技能。”天府街道梓潼社区的黄女士说道。
距离“杨柳风”留灯书屋4公里外,“河屿”留灯书屋里,20名年轻人正在上手机摄影及视频剪辑课。课前,授课老师杨承浩请学生分享来“夜校”的目的。大家畅所欲言,有为了记录宝宝成长的,有为了给另一半拍美照的,还有为了拍下家庭幸福时光的……英语教师徐腊梅是抱着“充电”目的而来,她说:“我除了教学,还要做些学校宣传工作。学习摄影和视频制作技巧,可以用到工作中。”
为了让市民群众在业余时间有新追求、好去处,温江区聚焦市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打好服务时间差,专挑晚间时段面向18到55岁的中青年人群开设艺术课程,依托24小时“留灯书屋”开办“留位艺术夜校”。
在“河屿”留灯书屋开展的咖啡品鉴体验课。(温江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留位’的意思是公益艺术课堂为您留一个位置。”温江区文化馆馆长赖羽介绍:“夜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艺课堂、艺享堂、艺书屋、艺趣堂以及艺殿堂等多个板块,涵盖了器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十多个艺术门类。”其中,艺趣堂还衍生出“留位·‘趣’夜校”子品牌,首堂户外街舞体验课于8月8日启动。“留位·‘趣’夜校”依托温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呈现,课程设置突出一个“趣”字,除了街舞还有户外运动、非遗体验、宠物照料等,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留位艺术夜校”自开课以来凭实力“圈粉”,有的课程60秒内就被抢光。“像美妆、插花等课程都非常火爆,报名全靠‘拼手速’。”赖羽说道。
艺术夜校丰富了留灯书屋的“打开”方式。2022年,温江区首批24小时“身边的图书馆”——留灯书屋正式亮相。这也是温江创塑“留心”文化品牌,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路的开端。截至目前,已有“异己”“视阈”“鸣谦”“智阅”“仙境花园”等28座充满诗意的留灯书屋镶嵌在河滨、绿地、闲置空房等“金角银边”,真情服务每位“夜读人”。
“智阅”留灯书屋。(温江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随着时间推移,“留灯书屋”已成为温江的文化新地标,仅今年1—6月就接待市民3万余人次。“无论多晚,这里都为我留灯。”市民的评价最能说明书屋带来的温暖,许多温江人在此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
留灯书屋取得“开门红”,“留心”文化品牌探索步履不停。2023年,寓意“留一盏灯 健康锻炼”的留炼运动场又在市民的期盼中“开门”。为满足市民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温江区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一场双门”,在学校体育场中设置两个进出通道,向社会公众开放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资源,配套厕所、更衣室、储物室、健康小屋等设施,打造家门口的共享运动场。
在“留炼运动场”,志愿者为市民开展健身指导。(温江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截至目前,“一场双门”开放校园已达15所,辐射368个小区28万市民。一片运动场两扇门,也为社会力量的加入打开了“大门”。为解决场地管理问题,温江区探索“合伙人”机制,画像寻找“懂体育、有爱心、会运营”的合伙人,让场地有了“安全员”“管理员”“指导员”。同时还引入羽毛球、篮球等协会合伙人向市民提供专业的运动培训服务,组建170余人的志愿者合伙人开展无偿健身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入场锻炼已近9万人次。
夜校、书屋、运动场,不仅是温江这座城市充满温情活力的真实写照,也是温江人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展示窗口。近年来,温江区精准识别需求侧,抓住居民年龄结构不同、工勤时差不同、城乡需求不同等差异因素,优化调整供给侧,探索实施“留心”文化系列服务,初步形成贴近群众、覆盖城乡、链接昼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全区推动形成“温江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
“温江一家亲 共享运动惠”公益活动。(温江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我们将持续推进‘留心文化’服务创新,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选择,让留位艺术夜校、留灯书屋、留炼运动场这些具有鲜明温江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更加留得住人心。”温江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