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日益普遍的今天,特殊人群的疾病管理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与成人2型糖尿病(T2DM)不同,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及妊娠期女性面临着独特的生理挑战和社会心理需求,如与成人T2DM相比,儿童及青少年T2DM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的速度更快,更早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老年患者异质性大,多合并症,且可能需要服用多种治疗药物;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子两代人均带来深远影响,呈现很强的跨代效应,孕前、孕期、产后良好的管理意义重大。如何通过精准化的管理策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实现血糖达标与生活质量的平衡,已成为当代糖尿病防治的重要课题。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当糖尿病侵袭儿童和青少年,其影响远不止于血糖数值的波动,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快速衰减,使得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比成人更早面临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等并发症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代谢紊乱可能干扰青春期发育进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这个特殊时期,总体目标是通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取得和维持标准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使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防止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等的发生。因此,管理策略需要兼顾生长发育与代谢控制。
能量摄入需根据年龄精细调整:6-12岁儿童每日900-1200千卡的能量供给,既要满足基础代谢需求,又要避免过剩导致的脂肪堆积;13-18岁青少年则需逐步过渡至成人能量标准,但碳水化合物选择必须严格把关。建议碳水化合物来自于低血糖生成指数、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如同缓释的“能量胶囊”,既能维持血糖稳定,又能提供足量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大豆蛋白的适量补充,则为成长中的骨骼和肌肉提供优质建筑材料,且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除饮食外,运动在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治疗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运动方式可以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或柔韧性训练,包括快走、慢跑、跳绳、游泳、杠铃、沙袋等。每日坚持锻炼至少30分钟,最好达到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完成中等强度运动5天,才可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儿童和青少年T2DM患者还需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主要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每年至少测两次糖化血红蛋白。
老年糖尿病
老年人群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对象,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导致的伤残和死亡,改善生存质量,提高预期寿命。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这种异质性特征,要求管理方案必须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在降糖同时兼顾心肾保护、跌倒预防和药物相互作用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较低,足够的能量摄入可避免肌肉蛋白分解,应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如乳清蛋白,对于长期食物摄入不均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运动:规律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需要进行运动前健康筛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避免运动相关低血糖、低血压等事件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能力较差者,可选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健身舞、韵律操、 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通常可通过主观用力感觉来评价,在中等强度运动中常感觉心跳加快、 微微出汗、 轻微疲劳感, 也可以是运动中能说出完整句子,但不能唱歌。 每周运动5~7天,最好每天都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小时, 每餐餐后运动20分钟左右。还可加强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训练(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增强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从而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
药物应用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多病共存,需要服用多种治疗药物,需要关注和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避免不合理用药。对没有禁忌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妊娠期糖尿病
当糖尿病与妊娠相遇,管理策略就成为守护两代人的“生命工程”。这个特殊时期的代谢波动,可能对母婴产生持续终生的影响。从孕前优生准备到产后长期随访,每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全周期管理”体系。
饮食调控:需要践行“精准营养”理念,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不高的食物。应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主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分餐到加餐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随孕周调整每日热量摄入,孕中晚期需每日增加200~300千卡的能量。
运动:孕期适当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且每次运动时间小于45min。对于孕前缺乏运动者,需遵循“逐步进阶”原则,从每天10分钟散步开始,逐渐延长运动时间。
血糖监测:对于胰岛素治疗者,每日4-6次的监测频率。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夜间低血糖,这可能引发胎儿窘迫等严重并发症。产后的血糖追踪同样不容忽视,哺乳期母亲仍需保持每周3次的监测频率,防止代谢记忆效应带来的长期风险。
体重管理:孕期合理的体重增加同样至关重要,结合基础体重指数(BMI),需从孕前或孕早期即制订孕期增重计划,知晓孕期允许增加的体重。孕期规律产检,监测体重变化,保证合理的体重增长。
综合上述,在糖尿病管理的漫长征程中,特殊人群犹如需要特别呵护的“珍稀物种”。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求、老年患者的多重脆弱性、妊娠期女性的双重负担,都要求管理策略必须突破“一刀切”的传统模式。通过个体化的能量调控、精准化的运动处方和智能化的监测体系,以实现特殊人群代谢平衡与生命质量的双重提升。(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王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