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未来之问”产业畅想为主题的公益性平台级项目——“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及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指导,中国科协所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与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联合主办。
“新物种”打造
“营”“赛”“展”跨界协同融合研学体系
新物种(Evogen)设有“营”“赛”“展”三大板块,除“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新物种”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外,还有与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展映平台、“卡门线”数字时尚风暴节等互相联通、贯穿线上线下、地面和太空的节展活动,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跨界协同融合研学体系。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创投板块、百度飞桨、讯飞开放平台将为“新物种”提供生态孵化支持。
据“新物种”发起人介绍,“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以“未来之问”连接未来与当下,由思想者、科学家、媒介学者、创客专家、数字艺术家、超媒介策展人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出任导师,以跨学科课程模组带领学员研修“未来”课程。首期“新物种”研修营将于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首期研修营将由“30人导师团”对接全国征选的跨专业学员30人,在5天时间里,分组协同、知行结合,高强度、满负荷学习包含AIGC大模型应用、设计思维2.0、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创意产业、科技叙事,以及路演模拟、科技领导力等方面课程,学员们将深刻感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发明媒介、自我和世界,感受文理工管跨学科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亲身体验AIGC如何加载想象力、赋能产业发展,并以“人机融合共创”的方式完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创意作业。作品可投递到“新物种”大赛,优胜者将参与现场决赛。
2024年,“新物种”还将开展线上闪电公开课、工作坊、研修营、特训营等培训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价值共创,促进全球未来学研究领域学者、学生与产业界的跨界对话,鼓励多个产业赛道的路径、技术、模式创新,激发新商业价值与合作机会。
“新物种”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
面向全球开放征集
“新物种”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作品征集通道已开放,大赛分为校园组和校外组,设有预选、复赛,以及临时抽题的决赛路演与答辩等环节,设有多个金奖、创新奖等荣誉,颁发奖牌及荣誉证书。本次大赛的过程记录、深度报道,工作坊成果将汇编成册,作为礼品回赠相关参赛院校师生和个人,作品入选获奖将有机会获得实习实践、成果转化等多种福利。
此外,“新物种”组委会向全国院校发出邀约,邀请有志参与的院校教师担任站长,组建“新物种校园空间站”,积极组织学生创作和参赛。大赛设有最佳指导奖、最佳组织奖等荣誉。据介绍,新物种首个校园空间站“航越星野空间站”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由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庄维嘉老师指导。
接下来,贯穿全年的各赛道评比、展览展映活动将陆续推出。以“未来之书”赛道为例,因其较早启动,目前已收到大量优秀作品。该赛道总决赛将于4月在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期间举行,届时还将首次展映新物种“未来之书”入围及获奖作品,以科幻电影、文案、创意宣讲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未来知识“阅读”模式与大开脑洞的“学习”计划,为图书出版业、音像、文化等知识传播的未来打开一扇窗。
“艺术星座”跨界太空行动、“卡门线”数字时尚风暴节
“Techart星河夜谈”助力新物种计划
围绕“新物种”的“营”和“赛”,一系列创意独到、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周边节、展、会活动已在积极筹备中,力求为“新物种”的蓬勃发展营造紧密、活跃、可持续的健康生态。
据“新物种”导师、数字策展人岳路平介绍,覆盖各产业赛道的“艺术星座”跨界太空行动及“卡门线”数字时尚风暴节即将发布,“新物种”获奖作品将载入“艺术星座·未来数据博物馆”登陆太空。
由岳路平主持的新物种思想脱口秀“Techart星河夜谈”已举办了首期活动, FutureLab未来实验室创始人胡延平,人工智能跨媒介艺术家、深澜AI中心艺术总监陈天禅,围绕“越来越像艺术家的马斯克与越来越像马斯克的艺术家”主题展开对话,对艺术星座、卡门线计划展开探讨,并对“徐冰的太空艺术”分享了观点和期待。“Techart星河夜谈” 聚焦科技与艺术热点,未来将陆续邀请新物种导师、优秀学员及参赛者对话交流。
“新物种”导师、设计马拉松创始人、北京服装学院丁肇辰教授告诉记者,设计马拉松不仅深度参与新物种研修营和大赛活动,还将策划若干“闪电马拉松”作为“新物种”专题性的特色单元。
据了解,“新物种”系列活动得到了各界积极响应。目前,“新物种”的共同发起方还包括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智能传播专委会、苇草智酷、嘉德文库、华人当代美术馆、《风尚志》杂志、百度飞桨等机构及多所高校,百度飞桨与文心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北京设计学会、出门问问、悟空图像、零重力实验室、湛庐文化、大众书局等机构提供特别支持。
首期研修营将于今年3月下旬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
首批发起高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