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5月29日电(沈美)5月28日下午,2024中国(国际)奶酪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共议奶酪创新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表示,未来20年,中国乳业还有4000亿-6000亿的增量等待开发。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主持此次会议
活动现场,刘超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奶酪人均消费大约0.2-0.3公斤,欧洲20多公斤,韩国、日本2-3公斤。可以看到,中国奶酪产业今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任松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随着对奶酪认知的加深,中国奶酪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新空间,包括面向成人群体的奶酪休闲食品、面向老年人的功能性奶酪产品、面向B端和C端餐桌消费场景的奶酪原材料制品等等,中国奶酪产业具有无限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影响我国奶酪发展的因素,除了饮食习惯、价格等因素外,还有政策层面的因素。刘超表示:“有些法规标准需要修订,以适合奶酪市场发展的问题,进口奶酪分切在现行乳制品生产审查细则中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实际上企业有这方面需求,据说新版的细则已经允许分切,希望能够尽快发布。此外,奶酪在国外品种多、口味多,这些口味和品类是靠不同的菌种发酵实现的,我国几乎没有生产原制奶酪的历史,因此菌种还需要使用国外的,但是目前很多菌种并不在可食用菌种的目录中,企业无法使用,因此,希望主管部门加快新食品原料的审批。”
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任松
作为奶酪产业的代表企业,任松对此感触颇深,“目前,国内奶酪企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依然依靠进口,妙可蓝多正积极加大原制奶酪的研发和投产,希望打破奶酪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格局。”
任松表示,妙可蓝多积极倡议奶酪产业共兴计划,积极与上游的奶源地、与中国各地的特色奶酪制品企业寻求合作,比如公司已与富平县的羊奶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羊奶酪产品。“中国奶酪产业的大发展,不是一家企业能实现。”
对于奶酪当前的发展情况,刘超认为,奶酪还没有走上生活的餐桌,协会、企业、营养研究机构,应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奶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慧媛,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瑛瑶、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英昌武、利乐公司技术专家黄笑烨以及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协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带来了各自领域的专业报告,此次论坛也成为奶酪产业专业化、国际化交流平台,为奶酪产业的健康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