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当担,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深耕厚植,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一批具有“新师专”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校高职英语课程深入贯彻“文化润疆”工程,创新构建“四融共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即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有效整合(“三目”融合);在思政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结合职业性、地方性和时代性(“三性”融入)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学科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企业教师(“三师”融智)协同配合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政育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融入自主学习(“三域”融通),形成具有边疆职教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样例。
在“四融共育”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夯实育人基础,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文化传承者和文化传播者。
“三目融合”: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
教学团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入。以《舞动的北京》单元教学为例,设计“文化储备-文化概览-文化感知-文化深入-文化推介 -文化认同”的教学链条,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会徽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帮助学生感受徽章之美、中华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性融入:重构特色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团队以英语课程逻辑体系为依托,构建职业性、地域性、时代性的“三性融入”教学内容重构路径。建立中英双语的“美丽新疆”课程思政资源库、将新疆非遗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语言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
三师融智: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课程团队常态化开展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的“三师”协同备课机制。邀请跨境电商企业导师提炼跨境直播中的常用行业英语,设计开发“徽章文化国际传播”实践项目;和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协同开展“毛泽民故居”红色旅游文化推介项目等。通过协同备课机制,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性、增强职业教育的精准性,思政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三域融通:拓展育人新空间
课前云端浸润式资源推送。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推送 “新疆冰雪运动文化”“中欧班列发展史”等双语教学资源包,通过文化认知资料包、AI智能知识监测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学生课程思政知识的课前储备。课中项目化深度融合。运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地方特色创设“跨境电商直播新疆好物”“新疆农产品名片设计”等项目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立体化实践延伸。依托“集英社”英语研习社,开展双语演讲、“一带一路”文化沙龙等品牌活动;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完成“我的美丽家乡”系列双语推介视频53部。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域融入”形成从“认知-实践-创新”的育人闭环。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英语课程团队建成“美丽新疆”双语课程思政资源库;主编《新疆文化英语阅读教程》,系统梳理十二木卡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文化符号,形成近10万字中英双语教学素材;课程思政示范课《小徽章、大文化》获得全疆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供稿人:贾春燕 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