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创新与实践论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在致辞中表示,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三大核心场域,唯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才能构筑良性教育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表示,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既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薄存旭在致辞中表示,协同育人始终是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节点,共同研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务实行动,更是顺应时代需求,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创新的重要实践。
家校协同专委会理事长苏君阳在致辞中表示,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深化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明晰各方责任边界,更将为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有力推动各方在育人实践中形成更为紧密、高效的合作模式,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优质环境。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我国教育体系稳固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必须形成互动、互助、互补关系。需要各方在理念、方法等方面不断磨合、协调,诸多实践问题亟待深入探讨与解决,这也凸显了构建科学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家校协同专委会、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职业核心能力专家委员会、山东省招远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教联体’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原由与策略”“AI 赋能构建人机和合共生的 ‘教联体’新生态”“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以家长学校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家庭教育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策略”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论坛期间,三场分论坛同步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各议题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
本次活动围绕“教联体”建设的政策逻辑、实践路径、技术赋能及资源整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据悉,未来专委会将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区建设、家校共育公益课堂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