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2日,202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召开。本届活动聚焦“‘十五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战略”,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姜文恒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城乡旅游目的地融合发展案例。主要内容分享如下:
图为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姜文恒
乡村度假地的场景要素交响曲——浙江象山县墙头镇的城乡文旅共生实践
象山县墙头镇以“港湾乡村·古韵墙头”为战略引领,创新构建“IP全域化、运营轻量化、场景跨界化”的城乡文旅融合机制,打通了乡村文化激活、都市消费下沉与青年创业导入的通路。其“诗歌里的墙头”到“烟火里的墙头”场景共生实践,让乡土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是城乡双向赋能的生动样本,也为小城镇走出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象山经验。
“艺术赋能”“非遗活化”助力城乡旅游融合发展的泉州实践
泉州市以“艺术赋能+非遗活化”为核心路径,探索出一条在地文化基因与现代审美共鸣的城乡融合新业态。从九十九溪田园聚落到梧林传统村落,泉州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生活美学,把艺术场景变成消费空间,既守住文化根脉,也激活了市场活力。城市与乡村在这里相遇共鸣,“一场戏带动一座城”的背后,是城乡旅游共生共创的泉州范式。
城乡联动、产业共生共筑旅游新生态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以“诗意山海,天福文登”为品牌引领,探索出城乡文旅融合的“产业协同+节庆营销+资本引导”综合路径。从红色研学到温泉康养,从西洋参文化到“漫画村”建设,城市内容与乡村空间双向赋能,文旅资源与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展现出一座千年古县焕发出的时代新韵。文登经验,为打造城乡共融共兴的旅游新生态,提供了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鲜活样本。
青州市创新“产景城”融合发展机制激活文旅消费引擎
青州市立足“产业城市化、城市景区化、景区产业化”三元协同,构建“产景城”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机制。通过全域漫游空间营造、文旅商一体化运营、景区提质与产业链共建协同发力,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双向嵌合、空间与功能一体推进的融合格局,为县域旅游由“目的地”向“生活地、消费地、内容地”转型提供了高能级范式。
解密“信阳小院”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信阳市推出“信阳小院”文旅IP,以“小切口”撬动“大振兴”,通过闲置空间再造、传统技艺再生、产业链条再构,走出了一条以院落为单元、以生态为基底、以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文旅融合路径。从“一院一品”到“多业联动”,信阳探索出庭院经济的信阳模式,既让乡愁可栖,又让生活可感,为中式田园度假场景构建提供了创新经验。
灵蛇贺三亚 温暖中国年
三亚市以“春节申遗”为契机,打造“灵蛇贺三亚·温暖中国年”城市级文旅盛事,通过“四统一”统筹机制,整合“文旅+商圈+国际传播”多元场 景,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共融、地方文化与国际表达并存的节庆旅游新图景。城市在节日中生动起来、热络起来,让游客在喜庆氛围中感受中国年的温度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