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在中国,肥胖率持续攀升,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科学的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提出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
为了深入探讨肥胖防治的现状与未来,分享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模式,新华网特别策划了系列访谈栏目《减重大咖说》,邀请多家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体重管理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华网南京5月11日电(记者 宫晓倩)近日,新华网《减重大咖说》栏目采访了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章阳,以及南京市中医院减重示范中心执行主任张彦亮,听他们详细介绍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实践与展望。
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章阳(中),以及南京市中医院减重示范中心执行主任张彦亮(左)接受新华网采访
“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行,对于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独立的慢性病,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在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下,实施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已成为保障全民健康、推动健康管理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举。
前段时间,“国家喊你来减肥”成为热点话题,“体重管理年”也频频登上热搜,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章阳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行,对于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解释道,“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相关慢病占医保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超过15%,给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减少未来不必要的卫生健康支出,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章阳
谈及公立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章阳表示,设立体重管理中心是公立医院响应国家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是国家慢病防控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一举措要求公立医院践行多学科协作与精准诊疗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慢病防控向源头延伸,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转型实践范例,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据悉,南京市中医院作为先行者,致力于引领和推动行业或地区内专业化减重诊疗事业的发展,持续提升肥胖症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于对肥胖问题严峻形势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积极响应,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正式成立脂肪肝减重示范中心。
张彦亮介绍,“在减重示范中心成立之初,南京市中医院敏锐地捕捉到了疾病谱的变化趋势。过去,肝病专科主要聚焦于感染性肝病的诊疗,而如今,非感染性肝病已经成为肝病领域重点关注人群,尤其是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张彦亮指出,“脂肪肝与肥胖密切相关,数据显示,80%的肥胖患者存在脂肪肝。因此,满足这类肝病患者的体重管理需求,成为南京市中医院的重要任务。减重示范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医院通过专业的医疗团队、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肥胖及脂肪肝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
发挥中医智慧,引领体重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体重管理领域发展迅速,新型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在此背景下,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示范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从最初的脂肪肝治疗,逐步发展成为集中医药、营养管理、运动管理、数字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干预于一体的全流程、多学科综合体重管理平台。
南京市中医院减重示范中心执行主任张彦亮
在医院体重管理诊疗特色中,中医理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张彦亮强调,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通过中医药调养,可改善患者体质,调和阴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中医“治未病”理念更是贯穿体重管理始终。“在未病阶段,我们注重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肥胖的发生;在已病阶段,我们注重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防止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阶段,我们开展稳态管理,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维持健康体重。”
基于中医理念的深厚底蕴,南京市中医院探索创新,积极开发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中药制剂和外治方法。医院精心研制了多种中药茶饮、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满足患者不同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张彦亮举例介绍道,减重示范中心充分考虑四季变化和患者体质差异,将中医时令养生和体重管理相融合,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药膳方案,例如,春季注重养肝,夏季注重养心,秋季注重养肺,冬季注重养肾,结合健脾利湿、疏肝等功效,为患者提供药食同源的茶饮和减脂餐食。这些药膳不仅美味,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实现体重的稳态管理。
同时,运动管理是体重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介绍,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与南京体育学院合作,由专业教练为患者提供科学运动指导。张彦亮介绍,中心融合中医传统导引术,如八段锦、五禽戏,并创新了养肝健身操和工间操,特别适合久坐人群,让他们在工作间隙也能进行简单有效的运动,助力体重管理。
此外,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南京市中医院积极拥抱数字医疗技术,通过线上平台和APP,患者可以记录饮食、运动、体重等数据,医生则通过AI算法分析患者数据,提供远程指导和干预。“数字医疗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尤其在体重管理的强化期和稳态管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彦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超重肥胖患者往往伴随多种合并症的情况。针对这一难题,南京市中医院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由专科引领,整合肝病科、营养科、运动康复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
章阳强调,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的诊疗体系,通过各专科紧密协作,将各自最强的治疗方案整合到一起,最终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从以专科为中心的诊疗模式逐步向以专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转型,这是未来的大趋势,也是我们未来的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章阳说。
建设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去年,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发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的号角已然吹响。随后,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顺势启动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为体重管理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建立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对于提升体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章阳指出,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可以通过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对肥胖危害和科学减重的认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主动参与体重管理。同时,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体重管理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教育、随访等,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奔波,提高就医便利性和就医体验。此外,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可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超重肥胖症的诊疗水平,并推动医院打造肥胖症诊疗特色专科,提升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自“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以来,多地多部门推出了各项政策。为了将国家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南京市中医院开展了一系列落地的工作,例如举办医护人员体重管理专项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综合服务;深入社区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智能设备和平台,提升体重管理效率等。
“展望未来,中心在肥胖症标准化诊疗领域的发展方向上,已有了清晰的战略布局。”张彦亮表示,首先,面对大规模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管理效率是当务之急。为此,医院率先引入AI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运动、饮食数据,结合智能算法分析行为模式,实现精准干预;其次,多学科诊疗融合是肥胖症标准化诊疗关键突破口。为此,医院牵头制定多学科诊疗规范,形成标准化路径,并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诊疗决策,实现中西医深度融合;再次,人才队伍建设则是长远发展的根基。面对复合型人才缺口,医院创新采用“沉浸式体验”教学模式,要求体重管理医师自身需要开展体重管理,同时从评估、诊断、治疗、管理多方面学习全流程体重管理技术,掌握中药汤剂、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中医技术,同时具备运动处方开具能力。“我们将持续深化中医药和运动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形成南京市中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独特技术和品牌,并向全国推广,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南京市中医院将继续深化中西医结合的全流程体重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肥胖患者带来健康福音。”章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