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浣溪沙·江村道中
词作者:范成大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张筠英
十里西畴熟稻香,
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
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飞盖护戎装。
·点击收看·
【赏析】
作者秋日途经江村道中,看见江村一派丰收景象,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范成大(公元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公元1154年),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晚年退居故乡石湖。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穆”。
范成大以诗名著称,其诗浅近平易,题材广泛,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作成就最高,同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关于词牌名,人们多认为源自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西施的故事,所谓浣溪沙就是“浣纱溪”,本意即为吟咏西施浣纱的溪水,逐渐扩展到闺情、相思、隐逸、羁旅等题材。其风格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婉转含蓄。《浣溪沙》词牌还有许多别名,比如《满院春》《醉木犀》《广寒枝》《试香罗》等。
这首词应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秋日因公巡行,途经“江村道中”所作的一首田园词。制置使属武职,唐代后期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而设置,宋代沿置,初不常设,南渡后因对金作战,设置渐多,主要掌管捍卫疆土的军事。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故范成大在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出游时也身着戎装。戎马倥偬间,看见江村一派丰收的景象,流露出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小令以景见情,情景相生。词的上片写词人在江村道中的所见,充分调动视、嗅觉,色彩层次感强,景物错落有致。“十里西畴熟稻香”先铺远景。畴,田地,陶渊明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风拂平野,稻谷飘香,金灿灿的十里西畴如浪花般舒展开来。“槿花篱落竹丝长”,将视角转向乡村农舍旁。木槿花有红、白、紫等颜色,此处不着一色,却给人无限遐想。细长的竹枝随风摇曳,又与木槿交相辉映,珊珊可爱。“垂垂山果挂青黄”,村后山坡上挂满了或青或黄的山果,“垂垂”二字,硕大饱满的果实如在目前。短短三韵,勾勒出了一幅有色有香的秋日田畴风景图。
描绘完地面上的景色后,词的下片转向空中,侧重于自我感受的抒发。“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秋日晨雾还未消散,空气清凉湿润;即便快到正午,也有薄云遮日,像是给天空撑上了一把轻薄的巨伞。“晨气润”和“午阴凉”的感受实则浸透身心,使人也朗润清凉起来。飞盖,驰车之意,以“不须飞盖护戎装”作结,除了指无需马车替“我”遮阳,更另有深意。奔走驱驰间,能沉下心来欣赏江村丰收之景实属不易,片刻闲暇在结句中凝固成永恒;也正因看见江村丰收,生活安定,便由衷盼望能早日卸下戎装,“复得返自然”,回归质朴原初的田园生活。
撰稿:樊令,江西教育出版社学术(古籍)出版中心编辑。曾参加《中华诗词》杂志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中华诗词“雏凤奖”。
诵读赏析:张筠英,译制片导演、表演艺术家、中国十大演播家之一。童年时代主演电影《祖国的花朵》、在天安门城楼代表全国少年儿童向毛泽东主席献花。为电台、电视台录制小说、诗歌、散文、广播剧、译制片,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剧一等奖等奖项。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