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背景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创新实践"多跨协同"模式,成为全国28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典范。该联合体集聚区域五大主导产业、14所高校和25万名师生,探索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政企校协同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钱塘科学城创新建立"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三级运行机制。政府出台《钱塘区打造全省产才融合示范高地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企业投入真金白银参与共建。美迪凯公司与浙江经贸职院合作投入1000多万元共建精密制造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医药港共建的产业学院采用"理事会-人才培养联盟"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
数字赋能 搭建资源共享新平台
联合体创新搭建"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数字化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84项,推动专利申报与转让165项。实体平台方面,校企共建42家现代产业学院、250余个实训基地,建成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5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1"工学交替模式每年输送毕业生200余人,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
链式融合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3年10月成立的联合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100%匹配。通过"博士入企"行动和"三题模式",2024年已促成高校成果转化3.74亿元,完成重大科技攻关37项。"五金"建设体系成效显著,开发《生物药物生产工艺与设备》等课程30门,编制《基因工程制药》等教材25本。
数字转型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联合体打造"技能培训评价一张图"数字化系统,汇集10多个部门、20多所高校数据资源。VR仿真教学、虚拟实训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钱塘工匠"锻造计划和"蓝领成才"工程已培训企业职工2600余人。
建设成效显著 形成可复制经验
运行一年来,联合体出台制度文件近10项,解决关键事项10多项。撬动企业投入超5000万元,建成产教融合阵地23.3万方,培养"双师型"教师1000余人,联合培养人才5000余名。"钱塘校融"平台覆盖科技企业5544家,共享设备4600余台次,节约测试费用2200万元。
联合体通过政府主导强统筹、精准政策供给和学校创新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多跨协同"经验。下一步将深化"区政合一"优势,推动产教融合从"物理结合"迈向"化学反应",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更多钱塘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