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浙江)世界华侨华人新生代创新创业大会(简称“侨创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走进大会举办地、侨乡浙江温州,从“60后”至“90后”的“四代”侨故事里,触摸一代又一代华侨们勇于开创的精神与力量。
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意大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刘光华。
“60后”刘光华:出海讨生活 深化中外友谊合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浙江人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国门,时年21岁的刘光华也加入了“出海”的大军。
“语言是我的最大困扰。”刘光华回忆说,语言不通根本没法交流,生意之门也被“堵上”。他只能一边在餐厅洗碗,一边绘制自己的商业蓝图。
期间,他偶然发现中国的真丝衬衫深受老外欢迎。挖到这一商机后,他将洗盘子攒下来的积蓄用来进货,晚上下班后就去罗马火车站摆地摊。后来,他索性在火车站边上盘下一个店面,开启了他的服装贸易生意。
那段时间,刘光华经常拿着相机穿行于意大利米兰和佛罗伦萨的街头,拍摄流行服装的照片,研究外国人的设计理念。凭借着在国内经商积累的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刘光华很快在国外站稳脚跟。
生意逐步走上正轨的刘光华开始关心家乡发展。2003年,刘光华牵线搭桥,促成意大利S.Gioseppe Vesoviano市和浙江省瑞安市结为友好城市,在中意两国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2019年,他回到家乡瓯海投资,促成总投资4亿多元的温州华美达广场酒店落地……
如今,留在国内的他还充分发挥侨海优势,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引导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等内容,围绕“侨”字积极献计献策。
阿联酋阿基曼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温州市龙湾区海外侨领联谊会监事长施克发。
“70后”施克发:出国看世界 助推内外交流往来
20世纪90年代,施克发与妻子创办了针织厂,做起了童装批发生意。由于服装物美价廉,一位老华侨进货商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出国做生意。
“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施克发说。2000年,他放弃一手创办的针织厂,前往意大利罗马开展童装批发生意。3年后,他又辗转至阿联酋,从事建材卫浴生意,从此便在阿联酋扎了根。
在阿联酋的施克发得到了许多侨胞的帮助,事业也很快稳定下来。随后,他将妻儿接到阿联酋,并开始将目光投向为侨服务。
2014年,阿联酋阿基曼华侨华人总商会成立,施克发任会长。多年来,商会为阿联酋的华侨华人提供了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协助办理手续,提供语言、经济上的支持,处理突发情况等。同时,商会还积极助推中国的企业、商户与阿联酋当地的商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2016年,施克发被聘任为温州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作为温籍商业精英向学生们传授经验;2023年5月,温州市龙湾区海外侨领联谊会成立,施克发任监事长……
近年来,施克发总是往返于中阿两地,在兼顾自己生意的同时,积极为侨服务。“每一位华侨都是一座桥,能够把祖国与住在国的手越拉越紧。”施克发表示,虽然在中阿两地往返非常辛苦,但他甘之如饴。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百名最美巾帼新农人曾秋。
“80后”曾秋:赴海外深造 用知识赋能共同富裕
温州市泰顺县是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穿梭在该县彭溪镇西关村的山林间,鼻息时常能闻到栀子的香气。
据悉,西关村的栀子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这一朵朵盛放的栀子滋养着山区百姓,也带富了一方乡民。
而将栀子花转变为致富花的故事,要从海归青年曾秋说起。
2011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后,曾秋一直关注着家乡栀子难有销路的困境。2016年,她辞去高薪工作,回乡探索栀子花脱笼路径。
“我在英国研究生毕业时的课题就与天然护肤产品相关,家乡有这么好的资源,何不将生物科技和栀子花结合,用我的知识助力家乡更好发展呢?”曾秋说。
于是,她与两家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规划开发栀子花旅游观光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并对黄栀子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研发,深入挖掘黄栀子及栀子花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栀子花精油、护肤品、香水、食品、饮料……如今,曾秋的公司已研发出一系列天然绿色环保产品,并带动浙闽省际边界500多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非遗温州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成员胡植柱。
“90后”胡植柱:随父母出国 促进艺术交流互鉴
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玉壶镇的一间石雕工作室内,“90后”玉石雕刻师胡植柱正专心地雕刻着手中的石头。拿着雕刀的他眼神专注,手腕灵活,手中的石头个头虽小但精美绝伦。
胡植柱出生在侨乡文成县玉壶镇。2005年,他跟随父母来到意大利,在那里读书、成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国外接触到石雕。回家以后,他越想越入迷,并决定回国拜师学艺。
回到国内的他,找到师傅学习石雕雕刻的技艺。“入门的基本功需要将形状各异的石头雕刻成光滑的鸡蛋形状,既需要技巧,也需要力量。每次结束练习后,拿筷子的手都忍不住发抖。”谈起学徒时光,胡植柱说。
通过六年学习,胡植柱回到家乡文成县玉壶镇,开了一家石雕工作室。多年来,一件件优秀的作品从他的工作室内诞生。此外,他还开设了“小胡说事儿”栏目,以石雕为媒介向大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海内外青年朋友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行动中。
如今,胡植柱已成为非遗“温州石雕”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多次斩获大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它们挖掘出来、传承下去。”胡植柱说。
统筹:胡炎桢
采写:刘佳慧
供图:侨创会组委会(温州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