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运动学校承担着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1989年在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一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中专部设运动训练一个专业,下设速度滑冰、田径、射击、射箭、摔跤、拳击、跆拳道、柔道、女子篮球、女子足球、排球、举重、散打、健美操14 个运动项目,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体育工作者。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类唯一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自治区首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学校。
学校组织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目标导向、以体育学类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专业取向,结合运动训练学课程特征、课程目标以及运动训练过程的本质规律,挖掘并提炼思政元素。
一、挖掘运动训练课思政元素、设计活动丰富运动训练课程思政资源库
学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运动训练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挖掘提取“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创新发展、顽强拼搏、责任担当、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8个思政元素。
表1 运动训练学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设计
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积极性,组建资源库建设小组,并设计开展活动丰富资源建设。(1)以专业课教师为核心,配备文化课、计算机教师成立建设小组,搜集、下载、整理制作运动训练思政元素资源。(2)邀请世界摔跤冠军、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世界杯摔跤亚军、世界青年锦标赛射击冠军、亚洲女子400米跨栏冠军等走进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分享拼搏经历的同时,传承奥运精神,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同学们爱国情怀。(3)遴选并培育各学科思政教育功能明显的“示范课程”,开展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评选。(4)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联合教师、教练员、班主任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应用“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混合教学模式助力运动训练学课程思政
通过课前设计“融合”、课中“融入”和课后“融化”的三阶段模式,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功效。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机制
课前设计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想相融合,学生通过线上完成相关知识、技能的背景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为课中做好铺垫;课中有机的落实融入育人内容;课后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等实践形式,将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化,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板块、微信公众号,用于发布相关知识点或者是录制微视频来讲学校故事和中国故事。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激发出自豪感、提升自信心。从而增强育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真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以评价促进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思政发展
改变仅仅将学生身体素质评价和运动技能的习得作为打分评价的内容,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团队的进步如何努力,结合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形式来多维度评价。通过信息化的评价工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CIPP评价模式,使用技术的手段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团队竞赛数据、团队精神数据,赋值不同的权重关系,融入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智能化展示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部分的表现。
CIPP评价模式图
其中,背景评价旨在分析育人环境、明确教育需求,是对教育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输人评价是对达到目标所需的资源、条件等进行评价,使实施方案切实可行;过程评价主要考查教师与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是否对方案进行了持续的修正和改进;结果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结果、成效及影响的评价,并以此确定目标是否继续、修订或完善。
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021-2023年学校学生参加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83枚;参加自治区比赛获得获得金牌236枚、银牌177枚、铜牌164枚。2021-2023年,学校运动员达国家健将级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51人,国家二级运动员76人。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所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探索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有效路径。运动训练专业课肩负着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辅导员的任务,也承担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的时代使命。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强使用数字化技术将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创新发展、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混合教学中,提高学生理性思维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实操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身处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混合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和精细化等特点,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资源、平台和手段,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实践性和影响力,让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下的延伸,思政元素沁润学生心灵。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多维度运动训练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及时多方采集相关数据,注重过程性、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促进运动训练课程思政的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撰稿: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