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创新药物研发,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来,如何积极探索新赛道,挖掘培育新赛场,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成为时代之问。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近日,在以“聚力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太阳岛企业家年会·2024年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文贵带来《多重创新,拓展生物制药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主题分享,在他看来,唯有创新才能致远,只有科学才能构筑宏图。
基础研究为基,打造抗体综合技术平台
人类自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伴随着生命科学对生命认识的加深,专家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逐渐演变出今天的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同时也把生命科学、医学带入了大数据驱动的时代。
泰诺麦博的创始人之一是时任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人类疫苗研究所(DHVI)科研所长的廖化新,也是中国最早批的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研究者。2014年,他与同样在医药行业深耕多年的郑伟宏相识,两人对于基础性研发的深度共识促成了廖化新回国共创企业,泰诺麦博应运而生。
在逐渐的发展中,泰诺麦博建立了以科学、科技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凭借其第四代抗体技术构建了“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HitmAb®”,围绕细胞株的构建、分子的筛选等进行研究。
“通过外源性筛选和基因编码,使人体血液自然产生和免疫接种、诱导而产生的抗体形成组合抗体,这是泰诺麦博专利中最重要的技术。”赵文贵介绍,与血源性药物相比较而言,这种抗体在确保了安全性的同时,在药物的可及性和优效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坚持原创性研发路线的发展方向,依托“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HitmAb®”,泰诺麦博研发出了多款独特且高度差异化的产品管线,覆盖了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疼痛等领域。同时,这些产品也正在快速地进入商业化。
基因技术破局,推出百年迭代创新产品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解决生物医药发展的实际问题上,泰诺麦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在本次论坛上,泰诺麦博也凭借“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HitmAb®”及其科技创新技术,荣获“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案例”。
泰诺麦博成立之初,便将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发作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我国1978年将破伤风疫苗纳入首批国家计划免疫,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含有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3月龄~6周岁儿童共接种5剂TTCV。近年来,我国破伤风疫苗批签发量逐年下滑,并且在过了15岁以后,体内的破伤风抗体水平会大幅下降,这导致了社会上大量使用免疫制剂的需求,因此目前被动免疫制剂仍然是主流。
1924年,一种甲醛灭活的破伤风梭菌毒素被生产出来,破伤风灭活疫苗首次问世。100年后,泰诺麦博的2024年创新产品抗破伤风毒素单抗上市,基因技术成为了破局关键。由于单抗创新技术的实现,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人血浆制品的供给,12小时快速保护、避免了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风险,大大凸显其时效性、安全性、可控性、创新性等产品优势,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临床药物的快速迭代。
产业生态求新,争创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随着中国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不断快速增长。根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报告》,初步统计2023年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为6506亿元,其中单抗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创新药产品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能真正落地商业化。从非临床、临床到上市,泰诺麦博进行了研产销控一体化的全面布局,在产品推进方面,登革热等一些产品管线也开始探讨向海外拓展。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后起之秀,泰诺麦博正在稳步地深耕这一新赛道。2023年,泰诺麦博被Life Sciences Review杂志评选为“2023年亚太地区十大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展示了其临床试验水平的实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泰诺麦博正在“求新”的路上不断探索,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五项创新举措涵盖了一体化突破性的“源头创新”、处于前沿水准的第四代抗体“新技术”、独树一帜的“新靶点”、别出心裁的“新机制”以及同类突出的“新突破”。
在“五新”驱动下,泰诺麦博不断发现新靶点,创造新突破,也因此获得了80多项高质量国际国内发明专利,逐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