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系列会议活动之一,“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于近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由第一财经与健闻咨询联合举办,华泰证券为论坛公益伙伴。
论坛上,2024年第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本期报告显示,在今年三季度,江西、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居民健康消费指数相对较高;91个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代表性城市中,宜春、周口、驻马店、邵阳、上饶等城市的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贾英男在论坛上对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健康消费指数的构建,主要聚焦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健康管理、疾病控制与管理、心理健康等四大维度。基于全国300余个城市的电商消费大数据和心理咨询消费大数据,报告测算发现,三季度各地区健康消费指数持续提升,且主要聚焦于身体活动、膳食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
报告还专门梳理了近年来健康消费领域进口与国产偏好的变化趋势。指数研究团队基于2016年以来的京东平台消费大数据,从进口与国产的维度,对居民在健康消费相关品类(医药保健、运动户外、食品饮料和生鲜)的偏好进行了验证。进口倾向率数据显示,2020年之后,进口倾向率持续下滑,表明消费者对国潮商品的偏好正逐步提升。
参与指数编制的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脉策科技首席经济学家陈沁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本土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偏好度确实正在提升,而在不同产品品类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消费者对进口与国产产品的偏好也呈现出显著差异。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会委员、投资银行业务线大健康行业部主管高元表示,在其他消费领域,随着国产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消费者的偏好可能随之增强,但在医药品类,目前仍是进口产品占优势,医疗健康行业也是目前持续贸易逆差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医疗领域“国潮”的崛起,仍然有待国内医药产业的持续创新升级。
消费领域进口与“国潮”的碰撞,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等各界专家,聚焦健康消费新趋势,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展开了深入研讨。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张国华表示,中国居民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为健康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有助于提升我国健康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同时,本土企业积极吸收海外健康消费的新理念,不断创新产品,从而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强大的竞争力。
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数字营销负责人范静分享了对于消费者进口/国产偏好的更多洞察;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郑晓程,从耗材产品出海与内销的实践经历出发,指出了健康产业如何适应中国市场相对海外市场的特殊差异;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明飞则建议,重点关注医药电商和O2O 服务,认为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最终依靠质量和对消费需求的把握。
据了解,居民健康消费指数由健闻咨询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在华泰证券支持下合作研发编制,旨在使用消费大数据衡量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的指导,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壹心理和Keep App提供的脱敏消费数据支持。该指数自2022年3月首次发布以来,按季度发布最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