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酒泉子(长忆观潮)
词作者:潘阆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张震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点击收看·
【赏析】
宏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历来都是杭城人民倾城观赏的奇景,这首词即回忆杭州的观潮盛况。
潘阆(?—公元1009年),字梦空,号逍遥子,宋初诗人。大名(今属河北)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因诗受荐,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又因狂荡获罪,被贬信州(今属江西上饶)。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泗州(今安徽泗县)参军任上。有《逍遥集》。
《酒泉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或起源于酒泉郡的小曲。平韵为主,间入仄韵,以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为正体,又名《杏花风》《春雨打窗》等。潘阆此调,因忆西湖名胜,故又名《忆余杭》,四十九字,前片四句两平韵,后片亦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潘阆回忆西湖诸胜的词作,一共流传十首,皆为《酒泉子》,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一首。
宏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历来都是杭城人民倾城观赏的奇景,这首词即回忆杭州的观潮盛况。词人开篇就言“长忆”,表明观潮场景给词人的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接着,词人并不赘言,马上将“满郭人争江上望”的盛极一时的观潮场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了观看奔涌的潮水,满城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向江上赶去。人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来疑江海尽成空”,水天之间一道声如雷鸣的白浪排空而来,仿佛将大海中的水全都倾倒出来了。其声隆隆,其势赫赫,“万面鼓声中”,这震心夺魄的情境就好像万面大鼓齐擂一样,好一个天下至观!“来疑江海尽成空”之夸张,“万面鼓声中”之宏壮,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潮水,气象无前,真可与李白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相比。
词的下片,词人选取了弄潮儿的一个特写画面。一个个勇敢无畏的弄潮儿郎傲立潮头,搏击风浪,他们技艺超凡,在惊涛骇浪中仿佛如履平地,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风浪打湿。“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他们弄潮技巧的同时,也侧面写出潮水之高涨。正当观潮者惊喜万分,赞叹不已的时候,词人却话锋一转,道出内心的遗憾:“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一个“寒”字由实转虚,梦醒后还心有余悸,余意未尽,给读者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武夷人黄静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所可仰望。”他在杭州做官时,还说:“《酒泉子》十首……宜镵诸石,庶共其传。”说明潘阆这组写景贴切的《酒泉子》的艺术境界之高超,地方官都愿意将之刻石勒碑,当作西湖胜景的宣传语了。
撰稿:樊令,江西教育出版社学术(古籍)出版中心编辑。曾参加《中华诗词》杂志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中华诗词“雏凤奖”。
诵读赏析:张震,配音演员、导演,小说演播人。有声作品:《沈从文全集》《呼啸山庄》《刺杀骑士团长》等;配音作品:《康熙王朝》《摔跤吧!爸爸》《疯狂动物城》等。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