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家四川国有文化企业打造的“苏轼问答数字人”一经亮相,便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3000多名海内外观众驻足观看、互动交流,问题回答准确率超过98%。在这里,人们仿佛置身于苏轼的文学世界,感受着他的才情与智慧,如今经过不断进化和训练,数字人苏轼的内容更加丰富,情商更高,回答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
“苏轼数字人”是由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建的四川名人馆首批打造的22个四川重点名人之一。正逐步将先秦以来的140位四川名人文化与现代科技精妙融合,匠心打造出“大禹数字人”“李白数字人”“杜甫数字人”“川蜀名士星谱”等一系列名人数字库,把四川众多璀璨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活起来”。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春阳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通过蜡像、雕塑、声光电等先进的展陈形式,这些四川名人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中的文字记载或古老画卷中的形象,他们将穿越时空的长河,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苏轼数字人”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筹备的数据构建与技术融合。作为数字人数据技术支撑的文脉四川,利用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将汇集分散在图书、博物馆、报刊杂志的图文声像资料,形成垂类数据集。2024年9月,四川文投集团与地方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分析地方志1亿文字,形成数据125万余条。针对这些珍贵的数据资源,技术团队悉心进行数据建模、索引编目与标识编辑,精心雕琢出四川省方志数据库的雏形。为“苏轼问答数字人”的智慧大脑注入了强大的数据活力,随着海量数据的持续输入,不断生长进化,更聪明的苏轼会时刻呈现。
与此同时,文脉四川将深度挖掘和传承四川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对四川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分类和数字化展示,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在推动四川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将聚合的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学校,孩子们能与数字人李白一同吟诵豪迈壮丽的诗篇,领略其浪漫主义情怀;可以向数字人诸葛亮请教治国理政的智慧,感受其非凡的谋略和忠诚的品质。在社区,居民们可以倾听数字人薛涛讲述她的才情与故事,体会古代才女的风采;品味数字人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感受他的人生智慧。以数字赋能文化IP开发,为企业提供市场数据、营销策略等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文脉四川产业平台的运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途径,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四川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