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一个美丽乡村——溪后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共生正在成为现实。近年来,溪后村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红色引领、绿色金库”为主题,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优势,创新百合产业、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实现科技与农业有机融合,打造了一个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先后获得“福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专业化发展,推进产业美。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和根基。溪后村在“科特派+百合产业”的发展模式带动下,成立了20余个百合花专业合作社,每年销售鲜切百合花约3000多万枝,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溪后村2000亩种植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产业,实现了村民就业增收。优化农业布局,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快打造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品种优的精品百合基地,王台区域百合总种植品种约26种,面积6500亩。聚焦百合产业链延伸,大力推动百合种球研发、深加工,促进百合产业集约化、精细化发展。2022年来先后投资约4000多万元,建成了延平区花卉物流中心、华东球根百合花种球培育、现代农业产研学展示等项目,并与原有市场相互支撑,形成了“种球研发—生产—包装—冷链物流—销售”专业化、规模化的百合产业链,目前,已销往广州、上海、浙江、江苏等24个省120多个城市市场。花农依靠种植“百合花”开出了生活的“致富花”,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产村融合特色,增创生活美。百合花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助力村容村貌实现大改善。村主街道道路“白改黑”、房屋216栋商业街改造提升、旧市场改造提升-村民活动广场、菜市场、小公园项目……走进溪后,全新的环境让人感叹不已。近些年,乡村进行了美化、硬化、绿化,村容村貌变得越来越好,住得比以前舒心。村里的好风光、好空气、新变化,吸引孩子们周末跑回村里住。乌黑的沥青路铺满溪后村内主干道,村里的颜值又提升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在溪后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到高标准保留农村原生态面貌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积极盘活资源,利用林下经济、厂房改造等,村集体年收益达160余万元。
多元融合品质,提升生态美。生态是乡村的本底和优势所在。多年来溪后村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写好乡村“产学研”文章。依托“花、林”的资源优势,推动域校合作,建立了“福建省农科院百合花延平种球培育基地”“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延平百合研究所”“延平百合实训基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溪后当地农业发展,积极投身“青山变金山”的探索创新。探索“美丽乡村+农林旅”新模式,推动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百合品牌培育,通过大会等宣传推介延平百合和百合小镇,探索“花”产业更多可能,积极推进省级第二批百合特色小镇,精心策划“科技特派员主题馆—红色闽浙赣会议旧址—绿色金库丰产林—百合花产研学展示”旅游线路。深度开发网红“百合仙子”IP形象品牌系列周边产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百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延平百合”获评“2023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辖区内年旅游人数达6万余人,新增特色民宿、农家乐5家,让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生态是乡村的本底和优势所在。多年来,溪后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溪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方向,依托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等优势,以“三生合一”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魅力花乡,有效促进产业增效、村貌增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