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胡杨金黄。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前,在欢送人群的挥手致意和欢呼声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迈着稳健的步伐出征苍穹。
这是首次由第二、三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不到34岁的唐胜杰也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他的家乡甘肃自古以来就有着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飞行也成为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他将作为家乡的第一位航天员从这里飞向太空。
01
距问天阁1000公里之外,便是首次实现飞天梦想的航天员唐胜杰的家乡——甘肃定西,黄土高原和西秦岭的交汇之地。
1989年12月,唐胜杰出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庄里。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父亲在县城工作。
在唐胜杰的儿时印象里,母亲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乐观又能干。平时,她除了照顾3个孩子外,还一年四季在24亩贫瘠田地里忙碌,只有到了农忙时节父亲才能请假回家帮忙收割庄稼。目睹着母亲的辛劳,年幼的唐胜杰和姐姐们放学回家总是先干农活,小小的他个头还没有毛驴高的时候,就已经会扶犁耕地了。
“我只有一次见过母亲哭了。那是一个夏天,母亲把收割完的麦子打成捆堆在田里,谁知突然下起了雨。母亲心疼麦穗被雨打落到地里,着急得直掉泪。”唐胜杰回忆说,弯弯曲曲的山路狭窄泥泞,有些路段板车过不去,母亲只能将成捆的麦子背在背上,弯着身躯,蹒跚前行。
尽管24亩地的年收入不足一万元,但母亲深深地爱着这片养活他们的土地,哪怕孩子们都上了高中,留下她一人在家,她也不舍得离开。母亲的不舍得是源于对土地最深的眷恋,而唐胜杰义无反顾地离开农村是因为他有着更广阔的梦想。
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里很远,唐胜杰需要在山路上走两个小时。
这是一个能够想像出来的画面——一个6岁的小男孩告别了母亲和山顶上的家,挎着帆布书包,走在黄土高原蜿蜒崎岖的盘山路上,书包里除了书和作业本之外,还有几块高粱馍,那是他的午餐。
这对常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可对唐胜杰来说,上学却是件快乐的事。常常早上出门时,月亮还挂在山间。沐浴在温柔的月光中,一群小伙伴追着闹着,沿途洒下串串笑声。冬天结冰时,他们会把下坡路当滑梯。
“我非常感谢这条山路,不仅让我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也激发出了骨子里的韧劲。它就是我人生起飞的跑道。”唐胜杰说。
这条漫长的上学路,唐胜杰一走就是8年,粗粗算来,相当于沿着赤道绕地球走了一半。只是他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他乘坐的飞船仅用数十分钟就可以跑完这个距离。
即便在最贫瘠的土地,也滋养了深厚的文化信仰。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经常教导他要珍惜学习机会。唐胜杰的父亲在旱农科研中心工作。虽然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但唐胜杰去父亲的单位,常看到叔叔阿姨们做育种实验的场景。那时候,他的心中便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励志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做有意义的事。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还进了重点班。
唐胜杰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投身经济大潮是许多人的目标,但在全民国防教育的影响下,唐胜杰周围有很多人都投身军营。
安定西边,从而得名定西。自古至今,家乡就有从军报国的传统。从小受两个当兵的堂兄的影响,唐胜杰说,从军梦在他心中也开始生根发芽。
唐胜杰进行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 摄影:孔方舟
凑巧的是,高三那一年,空军飞行员招录的一个点就设在他们学校,他路过后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经过上百项的严格体检和层层筛选后,2008年7月, 唐胜杰如愿以偿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蓝天骄子。
8月,唐胜杰来到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报到,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帅气又炫酷,穿上军装后,他发现军校生活严格而又枯燥刻板。在这里只有严厉的教官,笔直的队列,方正的“豆腐块”,魔鬼般的训练……与脑子里那些浪漫毫不沾边。好在他有小时候吃苦耐劳打下的底子,很快就适应了军校生活,完成了由一名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再到一名合格飞行学员的转变。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12个空中梯队呼啸着飞过天安门广场,一种壮志凌云的气概在心里升腾。
梦想的火苗一旦被点燃,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唐胜杰热爱飞行,他记得第一次放单飞时,他着实体验了一把飞行的乐趣,一会儿俯冲向下超越前方飞速行驶火车,一会儿飞向高空从一朵朵云彩间穿过。在祖国的蓝天和绿油油的大地之间飞行盘旋,唐胜杰心间激荡着一股自豪感。
“我爱祖国的蓝天,我要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暗暗下定决心。
从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到一名真正的空军飞行员,要经历一次次的考核,淘汰率达到70%。从理论到实战,从模拟操作到放单飞,从初教机到高教机,那些今天还并肩训练的战友,可能第二天就因为一次考核失误就不得不打背包离开了队伍。
通过精心的地面准备,唐胜杰将各种飞行方法、数据、操作要领、设备使用牢记在心。每个科目,唐胜杰都要一遍遍练习。一边口述,一边模拟操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他不想被淘汰,更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误操作而给国家和军队带来损失。
就这样,唐胜杰一次次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飞行是一项令人敬畏的职业,更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既使时刻与死神相伴,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和意志,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愿意付出一切。第一次参加联合演练,第一次海上训练……无数个第一次让他的飞行经验更加丰富,也为自己作为蓝天卫士更加骄傲和自豪。
而驾驶更先进的飞机,保卫祖国的领空。这是他不懈的追求。近13年间,唐胜杰改装过6种机型,飞行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03
唐胜杰进行噪声训练 摄影:王夏阳
2018年底,命运的橄榄枝又给他抛来了新的机会。这就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启动招收第三批航天员计划。
对唐胜杰来说,航天员这一职业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第一人飞上太空,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飞天梦。彼时,他还是个初中生。那时,看着电视里航天英雄完成任务顺利返回,他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2008年9月25日,唐胜杰刚刚踏进空军航空大学不久,便迎来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的日子。学校组织全体学员在操场上观看直播,当大屏幕上出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的镜头时,大家欢呼雀跃。
“我想飞得更高更远!”当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后,唐胜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当收到入选的正式通知时,他感到非常幸运和激动。自此,触摸太空的梦想离他越来越近。
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后,唐胜杰见到了电视上的航天英雄群体。“在这里,我和英雄们成了战友,但在我心里,他们更是我奋斗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他这样说。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空间站时代,这也给了航天员们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同时也对这批新入队的年轻航天员们提出了挑战,上百门课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学完。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他学习更加勤奋。就连同批队友们也开玩笑说:“哪个课桌上掉的头发最多,哪个课桌肯定就是他坐过的。”
专业技能训练是唐胜杰的强项。打小他的动手能力就很强,家里买来一个新电器,他都要拆开捣鼓一遍。为了支持他的爱好,父亲特意给他买回一套电器维修工具,以至于后来村里谁家电器坏了都找他修理。上大学时,唐胜杰参加学校航模队,并曾担任过队长。他用自己的全部津贴购买轻木片、发动机等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航模飞机,在各类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得的奖牌证书塞满了抽屉。
因此,每每遇到操作性的课程,唐胜杰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在兴奋。就拿失重水槽训练来说,虽然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五六个小时,上肢要进行大量的操作,非常耗力。训练结束后,他的腿僵了,手也酸得握不住筷子。可是,在水下不断探索的过程,让他觉得非常有趣,甚至忘记了身体的疲惫。
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唐胜杰和朱杨柱、桂海潮分在一组,三人齐心协力,靠毅力熬过了三天三夜;沙漠生存训练中,他和桂海潮一组,他们搭了个大帐篷,幸运地收集到了雨水,还捡拾了很多树枝燃起篝火,用随身携带的牛肉干做主菜,煮上了牛肉火锅。海上训练时,密闭的返回舱在海上飘摇不定,他们在里面只觉得天旋地转,但跳入海里的时候,大家都一个比一个兴奋。
“当直升机把我们从海上吊起来时,被螺旋桨吹起的海水拍在脸上特别痛……”回忆起训练时的快乐和艰辛,唐胜杰津津乐道。
经全面考评,2022年6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两年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唐胜杰在感到使命光荣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专项任务训练目标更明确,唐胜杰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向着飞天之路全力冲刺。
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空间应用实验操作训练 摄影:孔方舟
对于即将进行的飞天之旅,他说:“其实我想的更多的还是如何去完成任务,能够做出一些科学实验成果,更好地完成一些探索,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一些贡献。”唐胜杰非常热爱摄影,工作之余,他也非常期待能够在太空中以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美丽的星球,观察宇宙的奇观,然后用镜头记录难忘的回忆和经历。
“他情绪稳定,不急不躁。做事认真专注,只要他想做的事,都会坚持做下去,不轻言放弃。”在唐胜杰的妻子眼里,丈夫是值得托付的,即使他没有很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她最盼望的是,跟以前每次驾驶飞机执行任务时一样,当返回落地的那一刻,给她发个信息——“落地平安”。
这个曾经徒步走过万里路的孩子,正在向着遥远的太空出发。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