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而行,行稳致远,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是由教育厅重点支持、具有产教深度融合特色的教师团队。团队依托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的地理优势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基地等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研发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紧密结合,助力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教师创新团队,正以开放的姿态,积极的态度,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推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官塘校区
夯实产教融合新载体 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团队深度契合柳州及广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数字化专业群,形成了“公共实践、企业实践、校内实践”三类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新布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辐射范围广。
团队以柳州工业为基础,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技术链和工业数据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新大陆科技集团等多家产教融合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了1+1+N的合作模式,即国内龙头1家、区域龙头1家以及其他企业N家,共同指导教师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应用于教学和教材,解决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问题。团队获广西新一轮“双高”建设专业建设,专业群的通信技术专业、软件技术分别获认定为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广西自治区特色专业;建成国家级“柳职院-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通信技术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广西首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共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零部件柔性制造示范工厂,共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级数字广西建设标杆项目。
柳州市委网信办领导参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团队负责人蒙飚(右4)带领团队成员赴柳工全球研发中心调研
团队以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对接“职业技能分级标准”的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课程体系。深入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打造高质量教学资源,推动“开放共享型”自治区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近4年,获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1项,建成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团队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专业群在校生曾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金牌(广西唯一)、“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工业互联网赛项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
专业群构建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金牌(广西唯一)
双融双促引培结合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工业互联网应用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由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企业工匠大师等高技能人才所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教改能力、协作能力突出。
双融双促,实施“团队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强师培青,创优示范”双高项目,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党建与专业建设双融双促,打造“德才兼备”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教学团队,服务专业群高质量发展。团队党员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团队核心成员为全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团队党员教师主持获自治区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共2次,共持2门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校企混编,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团队,不断提升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及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专业群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曾获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模范。团队教师拥有世界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荣誉。团队成员分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引培结合,建立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提升师资团队建设整体水平。团队逐步实施团队教师“七个共同”能力建设,即: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团队负责人兼职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广西人工智能学会和广西电子信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团队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与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为75%,“双师型”教师占比87.5%。
团队核心成员分别获国家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称号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云物大智基础》课程团队成员
打造“一高三平台”实践中心 助推职业本科教育新发展
团队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团队紧密结合柳州市作为广西工业重镇的区域优势,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一系列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瞄准广西东盟桥头堡的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化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相关国际化教学的应用。团队联合印尼开展留学生技能集训,对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开发具有中国特色、东盟视野的工业互联网国际化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伴随企业“走出去”输出教学标准,助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2022年起,建成1门东盟国际化课程,1门课程获陆海新通道(中国-老挝)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培养国际化双语教学培训师6名,已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
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高三平台”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团队对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组群逻辑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链,以技术为导向,建成“工业互联网”广西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一个,完善搭建了“工业互联网现场工程师实践平台”、“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认证平台”、“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团队以“一高三平台”为科创载体,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府及行业组织、国家及区域龙头企业,通过引企入校、引智入校和导项目入校,实施科研强基培优计划,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研发及技术服务能力,为职业教育改革以及职业本科专业发展持续赋能。
团队科创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团队获得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项、教改项目20项,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开展横向技术服务15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金额330万元,参与起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项,建成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累计专利授权34项,成果转化6项。团队加强企业技术指导,开展企业痛点难点技术服务,连续5年承办广西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为汽车制造、物流运输、智能制造、本地螺蛳粉企业等开展20余期专题培训,制作培训资源包20余项,参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为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东风柳汽等企业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赋能。
2024年,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已成功获批国家首批职业本科专业建设,首届职业本科招生198人。未来,团队还将积极参与东盟智库建设,打造产业、教育、智库于一体的融合平台,积极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特色发展新路径,为广西乃至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同时为打造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供工业互联网智力支撑。
工业互联网应用教师团队核心成员赴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调研
团队教师深入东风柳汽生产现场,开展AGV交管系统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