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作者:李清照
撰稿:刘先琴
诵读赏析:罗玲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点击收看·
【赏析】
这首词用天才少女笔触,把作者眼中的夏日颜色、年少情趣挥洒得淋漓尽致,一字一场景,一词一幅画。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5年),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起随父亲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中年遭遇靖康之变,丧夫后追随朝廷迁居南方,终老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李清照幼承家学,才高学博,能诗文,擅作词,尤工小令,是宋代最著名的女性词家。她的词作笔调清新,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婉的思绪,对后世的词人有很大的影响,前期以描写闺阁中的诗书生活为主,后期则多有悲叹身世,思念故国之作,辑有《漱玉词》。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以李存勗《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即代表作。
李清照这首词,用天才少女笔触,把她眼中的夏日颜色、年少情趣挥洒得淋漓尽致,一字一场景,一词一幅画,似乎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语言不事雕琢,境界优美怡人,简直是穿越千年留给我们的一段精彩视频,风动鸟鸣、欢声笑语扑面而来,尺幅虽短却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看吧,夏日傍晚,落日映照在一个叫溪亭的地方,作者彷徨在金色的霞光里找不到归家的道路。为什么呢——和小伙伴们饮酒沉醉。关键是这一句,“兴尽晚回舟”,天哪,还是在水中几叶扁舟之上!如果是在陆地,少年们尚可脚踏土地奔跑寻觅,碧波之上只好靠双桨飘荡。带有几分醉意的少男少女们,意气奋发,心神摇曳,但见水连天,天连水,路在何方,一望无际,迷路是自然的。水中迷路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误入藕花深处”。作者再次推送惊艳画面:但见墨绿的莲叶之间,酒兴、玩兴染红了小姑娘的双腮,一张张白里透红的粉嫩面庞,与盛开的荷花斗芳争艳,乱桨激起的水花在荷叶上化作玉珠滚落,人面花颜扑朔迷离。这片湖水因人生动,这些人儿为景增色!但是,高潮尚未到来,即使迷路,即使醉酒,也挡不住青春勃发,必须争先恐后。于是,看似简单白描,随手挥洒却流传千年的绝句来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阕戛然而止,留给我们的意境却挥之不去。
这就是彼时的李清照,出生于文学底蕴深厚的世家,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时任礼部员外郎,就职太学,母亲王氏是北宋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家庭生活优渥,长辈思想开放,给天生聪慧的女儿提供学习条件,他们言传身教,放任她游历山水,习文作画,总角之年便有诗词流传坊间,引人赞叹。可以说,这首词不仅以斐然文采传世,更为我们回望往昔留下珍贵史料。辞章结尾,金色晚霞里蓦然腾起的那一大片雪白羽翅,是大宋盛世繁华、文坛辉煌之下,一个书香门第子女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撰稿:刘先琴,高级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协会会员。
诵读赏析:罗玲,“阅读中国”阅读大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保定市播音朗诵协会会长。现在大学任教。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