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逦琛)毛茸茸的猫咪在脚边蹭来蹭去,狗狗摇着尾巴扑上来舔脸……这些温暖日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无法承受之轻”。眼痒、打喷嚏、咳嗽,甚至呼吸困难、气喘,原来竟是宠物带来的“隐形杀手”——宠物过敏。
新华网健康频道推出过敏系列科普,本期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治医师潘周娴,带您深入了解宠物过敏的本质、检测方式、治疗手段与科学管理方法。
宠物过敏不是“对毛发过敏”?根源在看不见的蛋白质
“宠物过敏的真正元凶,并不是毛发,而是隐藏在皮屑、唾液、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质。”潘周娴介绍,这些蛋白质由宠物皮脂腺分泌,是过敏反应的“始作俑者”。
掉落在地板、沙发、床铺上的皮屑和毛发,是最主要的过敏原载体,而唾液、尿液、粪便等也可能诱发接触性过敏。比如,被猫舔过的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就是典型表现。
猫的致敏能力更强?猫狗蛋白结构不同致反应各异
猫和狗都是常见的致敏动物,但研究显示,猫的致敏能力更强。一方面,猫的分泌物中所含的Fel d 1蛋白质浓度较高,结构稳定、分子量小,极易在空气中扩散并长时间悬浮;另一方面,猫的清洁行为频繁,如舔毛、磨爪,都会加剧过敏原的释放。
“虽然猫狗的过敏蛋白各有差异,但其中也存在交叉反应的部分。”潘周娴指出,部分患者不仅对猫过敏,也对狗出现反应,这与两者蛋白结构相似有关,尤其是那些高度敏感的人群。
过敏反应不止打喷嚏,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
宠物过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症状可能因接触部位不同而异。潘周娴介绍说:
1.鼻腔接触:典型表现为喷嚏频发、清水样流涕、鼻痒、鼻塞;
2.眼部接触:会导致结膜充血、眼痒流泪,甚至眼睑肿胀;
3.皮肤接触:出现红疹、风团、瘙痒,类似荨麻疹表现;
4.下呼吸道反应:吸入过敏原可能引起咳嗽、气喘、胸闷;
5.系统性反应:极端情况下,可引发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等危及生命的反应。
“这些症状可能在接触宠物当下立刻发生,也可能在几小时后才逐步加重,需引起高度警惕。”
如何确诊宠物过敏?血液和皮肤测试是关键
如果怀疑自己对宠物过敏,应尽早进行医学检测。潘周娴介绍,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诊:
1.血清IgE检测:抽取血液,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针对猫狗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数值越高,致敏程度越明显;
2皮肤点刺试验:将猫狗蛋白提取物以小剂量注入皮肤,如出现红斑、风团等局部过敏反应,则可确认致敏。
“判断是否真正过敏,不仅取决于检测是否阳性,也需结合临床症状。比如,有人检测阳性但没有任何症状,只能称为‘致敏’,不一定发展为过敏。”
“过敏体质能不能养宠物”?潘医生这样说
“对于症状较轻、可控的过敏人群,并不是绝对不能养宠物。”潘周娴表示,关键在于做好日常管理、降低暴露水平。她建议:
1.限制宠物活动空间,尤其避免进入卧室等高频活动区;
2.定期清洁:清洗布艺家具、地毯、窗帘等容易附着毛发的物品;
3.给宠物定期洗澡,每周1-2次,有助于减少过敏原;
4.喂食低致敏宠物粮,某些专用猫粮可减少过敏蛋白的含量;
5.使用空气净化器,选配高效空气过滤网,有效过滤空气中小颗粒过敏原;
6.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帮助过敏原扩散。
“尤其是卧室必须彻底杜绝宠物进入,因为被子、床垫一旦沾染过敏原,清除难度极大。”
治疗路径:常规药物+脱敏免疫+生物制剂三管齐下
潘周娴指出,宠物过敏的治疗方案包括:
(1)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喷药、抗过敏眼药水等,按症状部位进行靶向治疗;
(2)非药物治疗:鼻腔冲洗、使用阻隔剂、戴口罩等,可有效减少过敏原接触;
(3)脱敏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的患者。通过多次注射猫或狗的提取过敏原,从小剂量逐步增加到高剂量,逐步建立免疫耐受,是目前唯一从根本上治疗过敏的手段;
(4)生物制剂治疗:如单抗类针剂,适用于过敏性哮喘、重度荨麻疹等人群,还可在脱敏治疗前用于“保驾护航”。
科学养宠,不让“爱”变“负担”
“宠物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但过敏也不可忽视。”潘周娴表示,对于因过敏苦恼的宠物主人,若无法割舍与宠物的情感,应在医生指导下构建科学的共处方式。
“减少过敏原的产生和接触、合理用药、科学脱敏,是帮助过敏人群维系与宠物关系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家人是宠物过敏,不妨前往医院过敏专科做一个全面的检测;如果你已经确诊宠物过敏,不必惊慌,通过科学管理和治疗,依然可以与爱宠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