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甲,标准的山东人,朴实、爽快而且厚道。他在煤矿工作30多年,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彻夜安全检修,为的是工友们的平安作业;他通宵研发创新,为的是推进技能创新;他加强青年员工的培训,为的是煤矿技能人才的“满园春色”。
李正甲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技术讲解
李正甲1992年技校毕业,进入煤矿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一干就是15年。2006年,32岁的他踌躇满志的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来到位置偏远、环境荒凉的纳林庙煤矿二号井,开启新的技术创新之路。
中国煤科天地华泰纳二矿项目部地处准格尔旗羊市塔乡,初期阶段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却成了他磨练意志的“试金石”。
李正甲大胆创新、小心求证。2007年,他完成了“大采高工作面采煤机机载照明”、“综采工作面三机冷却水回收”两个成果,提高了截割速度和工程质量,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2011年,他成功研发了无轨胶轮车阻车装置,有效避免了副斜井运输过程中跑车事故发生,填补了煤矿斜井主动阻车技术的空白,取得了发明专利,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和同行业的积极肯定,已在全国多座煤矿推广应用。
工匠之心,在于严谨。2017年,李正甲组织设计制造“综采工作面转载机进料口破大块装置”,仅纳二矿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8400万元,该专利成果荣获2020年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针对纳二矿原煤块煤率一直在28%左右徘徊的实际,他提出从源头提高块煤、从过程降低损耗、从仓储细化管理的整体方案,使全矿井块煤率提高到48%,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约6400万元。
“只有做好安全,才能提高产量;安全工作都做不好,产量再高也没用。”他经常这样告诫大家。纳二矿先后获得“全国高产高效示范矿井”和“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保持“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并作为全国煤矿整顿工作现场会议现场观摩单位,接受了来自于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同行的检阅。
2021年,李正甲组织完成了“35°倾斜煤层下山综掘开切眼一次成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22年,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宋新庄煤矿溜煤眼漏风、扬尘等问题,组织研发了《一种在线溜煤眼防漏风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溜煤眼漏风的难题。针对矿井存在的水患,他通过“四位一体”离层水综合防治研究,有效控制了综采工作面水患问题,为周边地区水患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同事们认为他满脑子都是改进,都是创新,都是安全生产。很多想法和概念提出来时往往被质疑,但他却坚持着,努力将它们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技校毕业的他,先后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并先后获得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2021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2014年,李正甲牵头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把“传绝技、带高徒、重现场、出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大拿当教员、现场当课堂、案例当教材”的培训方式,促进一线员工快速成长。他编写的两本专著,成为培训的首选教材。工作室每年组织机电及安全类培训10余次,培训职工达1000余人次。先后培养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名、优秀技能人才15名,基层管理人员30余名,输出整建制班组4个,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20余人,实现了技能人才的“满园春色”。
在李正甲的主持和带领下,工作室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针对煤矿现场安全生产的小发明、小改造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编写专著2部、申请基金项目4项。
作为一路前行的煤炭人,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煤科精神,一份责任担当。他就是在创新中前行的“大国工匠”。(孟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