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杨接受采访。以下为采访精彩内容:
Q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特色?
刘杨: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原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创建于2004年,今年为我校建校20周年。学校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已初步建设成为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校现设有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创意艺术学院、信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教学单位,在校生约4000余人,开设了39个本科专业,覆盖经、管、艺、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管理为主,信息和艺术为支撑,多学科相互交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金融学、会计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现已形成“小而精”、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分别在精设专业、精炼课程、精美环境、精选师资、精心培养、精准就业”的凝练了六精特色。
同时,学校坚持开放合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1243(即一个目标、两个环节、四个特色课程、三个品牌活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通过“微留学与研学;国际合作办学”两个环节,设置“浸泡式外语系列课程、雅思英语、国际课程、全球胜任力国际名师讲堂”四个特色课程。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Q2: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将着重在哪些方面开展实践和探索?
刘杨:现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国际合作院校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多元且富有成效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广度与深度,探索更多领域和层次的合作可能,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同时,聚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国际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