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许倬云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93岁高龄的许倬云,如今是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他的著作《万古江河》曾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邱勇送给每一位入学新生。最近几年,他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许知远《十三邀》的座上客,与企业家俞敏洪、人类学家项飙等人对话。身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他的专业是历史研究,但面对广大网友提问,诸如中国文化、生命的意义、当下国际形势,任何新的话题他都乐意去谈。
在7月25日播出的一期连线对谈节目中,许倬云讨论的话题是关于养老,他此前还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而与他跨洋连线的是身处北京的陈东升。
陈东升被视为“92派”企业家代表性人物。他开创中国500家大型企业评比先河,创办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创办泰康保险集团,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2007年始,陈东升开始探索养老行业,2020年提出“长寿时代”理论,探索解决方案,成为长寿经济的探路人。
“人至老年,如何安顿自己”是他们这次对谈的主题,也是每个个体都要直面的命题。
伴随人口平均寿命增加,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生命历程变长,需要应对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年龄标准也被重新划分,延迟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话题热度不减……面对时代的变化,你我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安顿自己?
答案或许不唯一,亦或许无解。许倬云和陈东升期待在《长寿时代会客厅》这期栏目中,分享一些感悟,带给彼此、甚至更多人启发。
直面生死
许倬云与陈东升的这次跨洋对谈,话题维度比视频中呈现的更为丰富。他们首先谈到的就是人生的终极话题。
“时间不太多,我就快走了。”这不是许倬云第一次公开表达此观点。从七十岁过后,他就说过“凡是公开演讲,我都当作最后一次”。
生与死,是人生最本质的问题。一个人对生死的理解,可能折射了他的经历与阅历,许倬云也不例外。
《长寿时代会客厅》视频截图
许倬云出生于1930年,由于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先天不良于行。七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他被家人用筐挑着,随战线四处迁徙,一路目睹流亡和生死。
在重庆吴家营广场上,他看到大批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兵,开刀没有麻药,鬼哭神嚎。绝大部分伤者在痛苦中一天天死去,幸存者只有极少数。他还看到一排排年轻的川军小兵从他面前经过,直奔台儿庄。母亲在路边烧水给他们喝,对着年幼的儿子说:“这些兵,恐怕都不能再回来了。”后来他翻看了那段历史,才晓得川军派出的一个师,从士兵到师长在台儿庄全体阵亡。
从小的经历,让他可以淡然面对生死,把更多思虑放在“走以前”。出生就需要面对的身体伤残,让他一辈子需要面对、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何在。他尽力发表观点、提出意见,不停地同年轻人对话,就是“怕在走以前还有遗憾,没有把话交代够”。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生死两相安。陈东升对许倬云提起自己的父亲,表示至今都对父亲离世前的一段往事抱有遗憾。
2003年,弥留之际的陈父一直说“回去”。当时陈东升不明白父亲想要回到哪里去,按照老人不能在家里去世的传统观念,在医院送别了父亲。
《长寿时代会客厅》视频截图
“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一定会满足他的想法,把他接回到家里去。”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时有新的感悟,也似乎弥补一些遗憾。父亲去世几年后,陈东升开始涉足养老领域,并创办了泰康之家,此时的他,终于懂了“回去”二字的涵义。
2019年,生活在泰康之家·燕园(简称“燕园”)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的夫人、著名医生崔可忻被诊断患胰腺癌。她面对死亡的态度,深深触动了陈东升。
“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崔老师决定不做化疗、不动手术,选择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接受疼痛治疗,完成了人生的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并在燕园做了一场告别演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她身上绽放的自信与美丽震撼人心。”陈东升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嘉泰先生”完整记录了崔可忻大夫与人世间的告别。
“没有畏惧,没有悲伤,留下的是欢笑、优雅、温情,是对这个世界炽烈的爱。”在陈东升看来,这是或许是一种最好的告别。
多数人面对死亡,总是忌讳、回避、恐惧。尤其在长寿时代下,老年人越来越多,当生命走向迟暮,离死亡越来越近的时候,恐慌是人的本能。如何直面死亡,是大多数人所受教育中欠缺的一课。
但就像许倬云从自身经历中获得对生死命题的感悟,或是像陈东升从事业中获得对生死态度的新认知和观念进化,每个人在直面衰老和生死时,都是新手,都需要学习,去理解生死,消除恐惧,尽量不留遗憾。
如何老去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78.2岁。当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自然也将迎来“百岁人生”。在此过程中,每个人的人生阶段正在发生变化,以往是成长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三段式人生”,随着寿命延长,退休期变长,也将在这一新的人生状态迎来更多可能性。许倬云就是“百岁人生”下多段式人生的践行者,陈东升则以自己的行动和事业,走在探索的路上。
对于更多人而言,当人均寿命持续增长,生命尺度被拉长,该如何老去?
许倬云在著作《往里走,安顿自己》写道:“最近受到的极大的困扰就是身体老化迅速。从前几个月到现在,我逐渐没有办法走路了,只能坐轮椅。最近脚水肿,这就造成一个困难,水肿使脚更加动不了,上床、下床极为困难。”
即便如此,许倬云是非常高产的历史学家。据新近出版的《倬彼云汉: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统计,他在两岸出版中文专著58种,英文专著6种,合著及编著超过28种。80岁后,在经历两次大手术,脊椎只剩下四寸没动,再到彻底瘫痪,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中,出版新作十几种。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他和企业家俞敏洪谈论焦虑与迷茫,和人类学家项飙谈论如何应对变化,也回应网友的提问,大家有一箩筐的疑问要向他倾吐,而他几乎来者不拒。
许倬云
尽管已经是93岁高龄,许倬云依然觉得自己的思想仍未定型,他读书看报、著书立说,没有一日不思考。就像他此前在回答《中国新闻周刊》访谈时所说的:“这已养成习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到了终点站,前面永远有更长的路,更远的空间,更复杂的问题等着让我去处理。”
许倬云的经历,或许具有个体的偶然性,但也让人们看到度过老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陈东升也认为,老龄化不应该是个负担,应对的方法是改变对生命尺度的看法,比如60岁的健康人群依然具备很强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仍有很大的创造力。
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未来可能会有不同的职业,在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目标、不同追求。陈东升有过一个畅想,当钱理群告诉他,其在燕园居住以来,笔耕不辍,出版多部作品,是自己人生创作最高峰的阶段,陈东升就想,养老社区是否可以变成一个长寿创新中心,为像钱理群、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这样的大家打造平台,继续创造个人价值,“这就变成一种完全自由的创新经济。”
陈东升
这是陈东升从企业家的角度进行的思考,未来能否成为现实待定。但陈东升的商业头脑一向灵敏,从三次创业——创办嘉德拍卖、泰康人寿到打造泰康养老社区——始终先人一步就能看出。对于他自身来说,而今仍维持着30多年前那个活跃开放时代留下的激情遗产,他有着超越很多人的勤奋。
陈东升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按照最新的年龄划分标准,自己“仍是中年人”。在他的自我定义中,自己是一个企业家,更是一个知识分子,有着最单纯的理想主义情感,希望每个人在老年也能够对社会有价值,实现自我价值,让每个人在享老中优雅老去。
这与许倬云“旷野呼唤”的人生理想不谋而合,“我想拿有限剩下的岁月回报人间,让我能够提出来意见的时候,我都尽量提出来。”当赶路人遇上梦想家,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意志和推己及人的情怀,这也为当下年轻人选择如何老去提供了一个参照,在漫长的生命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
他们的“理想国”
什么是理想国?这一词汇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著作,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的提出与柏拉图身处的历史背景相关,希望在“理想国”中真正实现正义。
来到当下,个体在时代中壮阔你我,个体的价值被放大,但也面对更多的迷茫和失意。“理想国”重新成为一个代号,在自己的理想国度找到一种人生的自洽状态,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面对生死课题,都能做到自洽于心。
对生死的探讨,选择何种方式老去,无非也是寻找一个老年安顿自我的“理想国”。
2007年,陈东升通过一场员工的婚礼,感悟到中国人养老方式必须变革,泰康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思想开始形成。经过赴日本、欧美等国家考察取经,并在全国各地考察地块,仅北京就考察200多个备选地块,最终于2015年6月26日,泰康第一家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在北京落地,开启“医养融合”“保险与养老实体跨界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八年时间,泰康已在全国落地30个城市34个养老社区,其中14城15家社区已开业,超过8800位老人入住。
对于住进这里的老人来说,开启了新阶段。比如燕园第一批入住居民钱理群就曾表示,社区里饮食起居、健康养护都有管家和专业人员照料,夫人崔可忻可以尽情投入到丰富的社区活动中,自己每天7点起床,看报写作,锻炼休养,各自所需,“这里的生活就是我心目中的安度晚年。”诚如斯言,迄今入住燕园的8年时间里,其共完成了14部作品。
还有老人搬入泰康之家就是为了享受社区提供的各类资源,老人表示自己一辈子最大的爱好是游泳,可年纪大了,发现家附近的游泳池竟然拒绝自己入内。来这里,就是相中了游泳池。
泰康之家·燕园
这正是许倬云“羡慕”之处。在连线中,他特别坦然地“抱怨”自己在美国遇到的养老问题,比如因为自身健康状况先天不良,在当地不能进社区,以及一些养老园区非人性化的设计,“几百人忽然住到一起,等到熟悉了,人走了(去世)。”
“没有考虑到地理的因素,没考虑到同一个单位的人,这让很多人在众人之间感觉到寂寞,这是根本的大问题。”许倬云说。
而陈东升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泰康之家打造了“五位一体”的享老生活方式,实现活力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艺术养老、智慧养老。尤其是健康养老方面,创建大健康生态体系,是陈东升考虑的“头等大事”。在他看来,长寿时代,人们追求的不应只是绝对寿命的延长,而更该是健康寿命的延长。所以从一开始陈东升就专注医养,以“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模式来运营养老社区,满足老人的基本就医需求。
甚至在2021年,泰康之家·三亚海棠湾度假村示范区正式对外开放,泰康之家更进一步,升级为全国性候鸟式连锁CCRC养老社区,将世界上的新养老方式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有着强力的医疗服务体系,更是老人们自主的精神家园。
用陈东升的话说,他希望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成为长辈温馨的家、高品质的医疗保健中心,也是综合的老年大学、长辈的心灵家园,实现着他们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这同时也是泰康深耕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以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和政府解决长寿时代挑战的全新解决方案,实现着他心目中的养老“理想国”。
这让人联想到许倬云曾提出的“理想的世界”——《礼记·天运·大同篇》从“小康”到“大同”的社会理想,“老有所终,幼有所养,鳏寡孤独者有人照顾,身体健康的人有工作做,男女都有家庭,我愿意做一个可以实践的梦。”
“中国老人总是为孩子活着,财富都传给孩子,我们想要改变中国老年人这个态度,提倡一种新型的养老生活方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就是这样,让长辈享受老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陈东升对大洋彼岸的许倬云说道。